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焦慮癥 > 焦慮癥
打敗焦慮最有效的一個方法
謝老師2023-08-30 03:30【 焦慮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焦慮,可以說是現代人的一個標配了。以前我們總是覺得,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外在一些東西的匱乏。比如沒有錢,沒有好的工作,沒有稱心如意的對象等等。但生
焦慮,可以說是現代人的一個標配了。
以前我們總是覺得,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外在一些東西的匱乏。
比如沒有錢,沒有好的工作,沒有稱心如意的對象等等。
但生活中你會發現,那些結了婚的人,那些小有成就的人,那些富可敵國的人,也有他們自己的煩惱。
就像前幾天王石說的,怎么把錢花出去也是讓人很焦慮的事。
這話聽起來有點雷人,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焦慮面前,人人平等。
既然擺脫不掉,我們就要退而求其次,想清楚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帶著焦慮去生活?
帶著焦慮去生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確認識它。
從感受的層面來說,焦慮真的不是一個好的事情。
當你為一個人,或一件事而焦慮時,會坐臥不寧,會忐忑不安,甚至會心發慌,手顫抖。
從本能上說,我們會討厭一切讓我們感覺不舒服的東西廣泛性焦慮癥的治療。
但是,適當的焦慮對我們又是有好處的。
焦慮對人最大的益處,就是可以讓我們不沉迷于舒適區。
舒適區就是讓一個人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那個地方。
但是,如果一直處在舒適區里,我們的認知和能力可能就永遠無法拓寬,就只能在很有限的已知區域里選擇生活。
因此,如果你需要不斷地進步,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就要走出舒適區。
而焦慮感,就是驅使我們走出舒適區的一個動力。
當然,事情一旦過度就會變成問題。
焦慮不是問題,過度的,不恰當的焦慮才會成為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飽受過度焦慮之苦的人往往有這樣一種心理:
不能接受生活里的不確定性,進一步說就是,既不能允許自己出半點差錯,也不能接受那些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也就是說,但凡生活中有一點不確定的可能性,就會引發他們的不安。
比如喜歡一個人,但是萬一主動示好或者表白后被拒絕了怎么辦?
這讓人焦慮;
明天要拜訪一個客戶,萬一訂單沒有拿下來怎么辦?
這讓人焦慮;
下午要去機場趕飛機,萬一路上堵車怎么辦?
這讓人焦慮。
心理學研究已證實,這種絕對化的期待或者要求導致的焦慮感,會大大降低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所以,對焦慮的人來說,最需要調整的,是改變對生活中不確定性的態度,允許生活中出一點意外,甚至是差錯。
在這點上,小孩子反而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那些咿咿呀呀的小孩子學走路時,會摔很多跤,但是他們焦慮了嗎?
沒有。
同樣,當他們開始學會說話時,會說很多外星語式的話,但是他們焦慮了嗎?
也沒有。
相反,他們是開開心心、跌跌撞撞地,在不知不覺中就把什么都學會了。
這就提醒我們,事情出現了偏差并不可怕,任何一件事出現了差錯,它的影響都是有限的,即使當時很嚴重,事后我們也總有彌補,或者通過其他事情來平衡的機會。
在現實生活中,重要的不是你走了多少彎路,而是不要停下探索的腳步。
你探索的越多,或許犯錯的機會也越多,但你積累的經驗也越多,相對于那些不敢犯錯的人,你成功的概率其實更大。
理解了這一點,你會發現,打敗焦慮的最好方法不是逃避和遠離,而是克服本能的恐懼迎面而上,去做那些讓你焦慮的事情。
當你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就把手頭的每件小事都盡力做好;當你不知道該怎么開始時,就把離你最近的那件事情盡力做好!
不要問,不要等,不要猶豫,不要回頭,既然你認準了這條路,就不要怕犯錯,行動起來的人犯錯只是一時的,成功才會必然的。
生活的邏輯是,有時候你想要的越多,反而失去的越多。越焦慮,那些讓你擔心的事情就越容易發生。
相反,當你無所畏懼,敢于面對時,很多問題反而變成了成就你的墊腳石。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