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焦慮癥 > 焦慮癥
李松蔚:家庭里總是要有一個人特別的焦慮
謝老師2023-07-12 02:30【 焦慮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劉丹老師是國內系統式家庭咨詢領域的專家。我一進入心理學領域,就聽說過她的名字。但直到我2014年入職清華大學,和她共事的幾年,才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和學習
劉丹老師是國內系統式家庭咨詢領域的專家。我一進入心理學領域,就聽說過她的名字。但直到我2014年入職清華大學,和她共事的幾年,才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和學習她是如何工作的,受到她的悉心指導。這是我一生的幸運。
我對劉丹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她有一雙神奇的眼睛,總是能夠從不同尋常的角度看到問題的另一面。
記得跟她認識不久時,有一位剛當了媽媽的朋友,抱怨自己的老公整日負能量,每天在家都會很焦慮,不但幫不上忙,還給自己添亂。其他人聽到她的抱怨,要么是共情,一起幫她“吐槽”老公;要么出主意,教她“解決”老公的焦慮。這時,劉老師不緊不慢地說:“剛生完孩子,家里總是要有一個人特別焦慮的。我覺得,也許爸爸焦慮比媽媽焦慮更好一些,因為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更大。”這句話說出來,大家先是愣住,然后紛紛拍手叫絕。那位新手媽媽,臉上一下有了笑容,說:“有道理!我沒有產后抑郁,都是被他給氣的!”
“家里總是要有一個人特別焦慮的”,這句話讓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她是怎么想到的呢?原本是在指責單個的人,說完這么一句,這件事就跟整個家庭產生了聯系。這簡直就像變魔術一樣,一瞬間,問題的氣質仿佛都變了:從難以克服的個人缺點,變成了全家人在這個階段共同面對的壓力。這一刻,問題不再是單純的麻煩,而成了家庭焦慮的一個出口,甚至還有了那么一點點的好處!這種點石成金的獨特眼光和表達方法,實在是太神奇了。
后來我知道,這就是系統式的思維,是幾十年專業訓練的結果。
劉老師不只是一個擁有系統思維和方法論的專業工作者,她還經常把這種思維用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跟她合作的幾年里,我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到,她的一言一行都是系統式的,也許這已經變成了她的一種生存智慧,用來應對生活中的種種難題或挑戰。
就在這個月,我們一起準備一個兩人合作的課程。她一邊拽著我溝通,一邊解釋:“對不起,我每次上課之前都會特別焦慮。我們溝通得充分一點,我就會放松一些,你可以嗎?”我對她又無奈又佩服。無奈是因為,我要“被迫”按照她的要求,為這門課程付出更多精力去做前期準備;佩服在于,即使是這么簡單的一件小事,她也要放在系統的視角下解決。其實以她的資歷、地位,她即使說:“松蔚,我們溝通得還不夠,你必須多花一點時間!”我也會毫無怨言地接受。但她把這件事說成她自己的“焦慮”。我們做的工作,就變成了“照顧”她的感受。這不但給我的壓力小了,完成之后,我還會有一種“照顧”了她的成就感。
除了有一雙系統式的眼睛,劉老師還長著一雙系統式的手。
她對我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在于手眼結合,思想與行動統一。“光看到是沒有意義的,一定要做到。”她強調操作,再深邃的想法都要落實到簡單的動作上。劉老師每一次上課,都要求學生做一些看上去特別“笨”的練習。有時候她還要學生反復練一句話、一個詞。這樣的練習,確確實實有助于學生們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
我和劉老師共事的第一年,有一件小事讓我印象深刻。有人帶了蘋果,幾個同事分著吃。劉老師拿著一個蘋果,用十個指頭扣住蘋果的上下兩端,想用手掰開。我看她咬牙用力,蘋果卻紋絲不動的樣子,趕緊說:“用手是掰不開的,我去借一把刀吧。”劉老師說:“能掰開。”我說:“掰不開。”她說:“如果就是想掰開呢,有沒有辦法?”我說:“還是用刀吧,掰不開!”她一邊用力,一邊說:“有很多聰明人,在做到一件事之前,他們想的是為什么做不到。他們的聰明才智都花在證明做不到上面。除非你讓他們看到事情發生了。”她一邊說,一邊在我面前,把蘋果“啪”的一聲掰成兩半。她看著我說:“之后,他們才會去想怎么能做到呢。”我無言以對。當然,我還是喜歡用刀切蘋果。但以后再切蘋果,我總是會想起這件事。我記住了,重要的是“讓事情發生”。
“讓事情發生”,也是劉老師做咨詢的理念。在我們合作咨詢、合作教學的這些年里,每次我在想法上天馬行空時,就會被她拽回現實:“你的想法很好。我們把它變成動作,試試讓它發生。”
我第一次看她的現場工作時,一位學員介紹自己和媽媽有矛盾,劉老師建議她:“你先對媽媽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完不要坐在原地,要站起身離開。否則,你就是在等待媽媽反對你。”那位學員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劉老師說:“你試一下”,并立刻請人現場扮演那位學員的媽媽,坐到她面前,讓學員說完自己的想法就起身離開。學員說:“不用試了,我知道怎么做了。”劉老師還是堅持,說:“試一下。”當時不要說其他學員,連我都有點兒不耐煩,覺得這么簡單的動作,沒必要再練了。但劉老師一再堅持,學員只好按照要求,對扮演媽媽的人講了那句話經期焦慮癥。
出乎意料的是,講完這句話,她并沒有站起來,而是繼續坐在座位上。其他學員以為她忘了,紛紛小聲提醒:“站起來,走了。”但她還是坐著不動。漸漸地,大家意識到不對了。這個學員花了好幾分鐘才站起來,她轉過身來的時候,大家看到她臉上全是淚水。她說:“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當時我很驚訝。現在我更驚訝的是,好幾年后,當我回憶這些事情時,我還可以一下回想起那些栩栩如生的畫面。它們對我來說,仿佛有穿透時空的力量,直到今天還是歷歷在目。我很慶幸,在學習系統式家庭咨詢的這幾年中,劉丹老師一直為我引路。她大師級的眼光和手法,為我樹立了堅定的學習方向。
《家庭的傷痛與療愈》是劉丹老師在教學和咨詢工作中多年智慧的總結。我想,把這些經驗總結到書里,變成一本沉甸甸的、有分量的讀物,對劉丹老師來說,也是“讓事情發生”。這是她的第一本專業著作。借著這本書,她的思想和實踐就不只停留在大學課堂,而是可以實實在在地影響更多人。沒有機會跟她學習的讀者,也可以通過閱讀本書,獲得系統式的思考智慧,得到咨詢實踐的指導。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佛是大醫王,能治療心理焦慮嗎?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