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延遲滿足能力越強越容易成功
謝老師2021-10-08 07:28【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當你發了工資之后,是選擇立即上街大買特買享受一番呢,還是選擇先存起來將錢用在更關鍵的地方呢?很多人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雖然在短時間內并沒有直接滿足
當你發了工資之后,是選擇立即上街大買特買享受一番呢,還是選擇先存起來將錢用在更關鍵的地方呢?很多人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雖然在短時間內并沒有直接滿足自己的需求,可是在過了一段時間后往往會擁有的更多,這就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能力越強越容易成功,想知道延遲滿足怎么訓練?一起來看看吧!
延遲滿足越強越容易成功,延遲滿足怎么訓練
面對一串葡萄。你是選擇先吃好的,還是先吃壞的?
你面前有一個美味的小蛋糕,但是你正在減肥,你是現在吃呢,還是等減肥成功后再吃?
你面前有兩份工作,A、工作起薪很高,但是對工作是否有前途或未來是否有更高的收入并沒有把握;B、工作恰好相反,起薪較低,但是未來確實會有更好的前途和收入,你會怎么選擇?
對于小孩子來說,面前擺著一個棉花糖,可以現在吃,或者是等待15分鐘,就可以吃到第二個棉花糖了。孩子會怎么選擇?
棉花糖實驗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設計了一個“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里的一間幼兒園開始的。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里,桌子上的托盤里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干棒。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
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實驗的過程頗為難熬。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還有一些孩子開始做一些小動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辮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則盯著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鐘后按了鈴”。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欲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
這個實驗的最初目的是研究為什么有人可以“延遲滿足”而有人卻只能投降的心理過程。然而,米歇爾在偶然與同樣參加上述實驗的三個女兒談到她們幼兒園伙伴們的近況時,他發現這些少年的學習成績與他們小時候“延遲滿足”的能力存在某種聯系。從1981年開始,米歇爾逐一聯系現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參加者,給他們的父母、老師發去調查問卷,針對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學的關系等方面提問。
延遲滿足越強越容易成功,延遲滿足怎么訓練
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系、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延遲滿足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也是人類個體進化過程中的基本心理能力(Mischel,1974).
實驗并未就此結束。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繼續對當年的實驗參加者進行研究,直到他們35歲以后。研究表明,當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體重指數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問題。“但是這都是參加者說的,和他們實際生活中的行為難免有些出入。”米歇爾解釋說。
去年,現就職于哥倫比亞大學的米歇爾教授繼續深化這項研究。他挑選出一些當年實驗的參加者,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儀為他們的腦部進行掃描,希望通過對比掃描圖,找出大腦對“延遲滿足”能力起作用的特定區域。此外,研究人員還進行了不同的基因測試,以研究是否存在控制“延遲滿足”能力的遺傳因素。
如果米歇爾和他的研究團隊獲得成功,那么就可以確定自我控制能力對獲得成功的重要性。幾十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認為智商高低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米歇爾則認為智商能否起作用關鍵在于自我控制能力,就算是最聰明的孩子也要完成家庭作業。“我們通過棉花糖實驗測試的實際是自我控制能力”,米歇爾說,“這項實驗迫使孩子們去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都想得到第二顆棉花糖,但怎么做才能得到呢?”
在米歇爾看來,這個棉花糖實驗對參加者的未來有很強的預測性。“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學習而不是看電視”,米歇爾說,“將來他也會積攢更多的錢來養老。他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
此外,米歇爾和同事們還發現,甚至在19個月大的嬰兒身上也可以看出“延遲滿足”的能力差異。把嬰兒從母親身邊抱走,觀察不同嬰兒的反應。結果,有些嬰兒立刻哇哇大哭,另一些則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克服母親離開的焦慮情緒,比如玩玩具。當等到這些嬰兒5歲大時,研究人員給他們做了同樣的棉花糖實驗,實驗顯示,當初哇哇大哭的孩子長大后依然無法抵擋棉花糖的誘惑。
延遲滿足越強越容易成功,延遲滿足怎么訓練
延遲滿足能力強意味著什么?
自控力強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心理咨詢師三級真題。
延遲滿足是幼兒自我控制的表現之一,反映的是一個孩子在面臨種種誘惑時,能否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時沖動,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遲滿足不僅是幼兒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兒童社會化和情緒調節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隨人終生的一種基本的、積極的人格因素,是兒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賴走向獨立的重要標志。
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未來更容易發展出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更能抵制住即刻滿足的誘惑,而實現長遠的、更有價值的目標。
注意力集中
在棉花糖實驗中,米歇爾(Mischel)在分析問卷的結果時發現,當年馬上按鈴的孩子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更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成績分數也較低。他們通常難以面對壓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難維持與他人的友誼。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鐘再吃糖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比那些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對于當年的實驗,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決于他們對棉花糖的渴望程度。但是,很快證明了所有孩子都急切想得到第二顆棉花糖。那么,究竟是什么決定了自我控制能力呢?通過對孩子們行為的反復觀察,米歇爾得出結論,秘訣就在于“轉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會一直盯著棉花糖,他們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們對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暫時被忘記。
那些延遲能力強的孩子由于能克制眼前的誘惑,他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該做的事情上,在棉花糖實驗中,他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就暫時不會想棉花糖,目標是明確的,就是為了得到長遠的成功。表現在學習和工作上,他們也能靜下心來專注于努力和奮斗上,慢慢等待最后的結果。
目光長遠
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是為了得到第二個棉花糖,而不局限于當下享受的一個棉花糖。這些孩子成年后,也表現出這方面的優勢,把目標放在長遠的地方。心理學家Schneider & Lysgaard 以花錢方式作為問題(如,你得到一大筆獎金,約2萬元,你會如何花,全部消費還是積攢起來?)研究了15000名高中男生的延遲滿足能力。結果發現,出身于中等社會階層的被試比來自于低等社會階層家庭的被試更愿意延遲滿足,即做出攢錢決定的人數更多。
這些因素又是成功的必備因素,只有專注于當下的辛苦工作,不好高騖遠,不被眼前的誘惑所吸引,把目光放在真正長遠的地方,才可能成功啊。人有各種不同的目標,有些目標比較遙遠。要完成遙遠的目標,需要刻苦辛勤的工作。當完成目標時,所得的回報也很大。但要完成目標,便要付出代價,譬如要放棄即時的享樂,以及約束自己的行為。
有時為了達到目標,先要完成一些比較單調的工作。為了成為一位律師,就得先強記法律。人在從事這些單調的工作時容易疲倦,甚至面對著沉悶的工作而感到厭惡。這時候,一些可以令人獲得即時快感的活動便成了一種很大的誘惑。如果在沉悶的工作中找一點消遣,也是無可厚非的事。可是,如果缺乏意志力,每遇上外界的誘惑,便放下學習或工作,追求即時享樂,這便很難完成自己的目標了。
延遲滿足越強越容易成功,延遲滿足怎么訓練
如何訓練自己的延遲滿足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延遲滿足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習的能力,我們有可能通過不斷的練習學會在先吃好葡萄還是壞葡萄中找到平衡。
ABCD法
ABCD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延遲滿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為,B代表現在,C代表未來,D代表改變的策略。比如,你現在的行為表現是“做事拖延”,好處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未來等待你的都是讓你頭痛的難題和麻煩。那么改變的策略有哪些呢?讓我們先看看在“棉花糖”試驗中那堅持到最后的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怎么做的吧。他們中有的人閉上眼睛或是頭枕雙臂做睡覺狀,努力與眼前的棉花糖“隔離”。
所以,培養延遲滿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與讓我們分心的獎賞保持距離,比如在做計劃的時候就把困難的工作或者會談約在前面,或者優先與別人確定這些事務的最后期限,或者把不喜歡的工作都擺在桌面上而把喜歡的工作鎖在抽屜里。“棉花糖試驗”中,還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的方式轉移注意力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可以讓我們不那么被即刻的誘惑所吸引,比如做自己頭痛的工作時專注于工作本身就可以減少負面情緒產生的阻抗,或者聽一點兒舒緩的音樂。還有,把短期滿足帶來的長期惡果或者延遲滿足帶來的好處具體化也是一個有效的激勵手段,比如把自己解決一個困難后能得到的獎勵貼在電腦旁。
代幣法
適用對象為兒童。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買新玩具,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五角星”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爸爸媽媽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失去原則性。
暗示法
如果你想吃美味的蛋糕或者買一件新衣服,但你目前正在減肥或者你的經濟現狀沒有多余的錢購置新衣,那么你可以自我暗示,先跑夠10公里再買,跑夠20公里,就買一個更好的。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情商低怎么辦?五招教你提高情商
下一篇:8種對妻子是真愛的男人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