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抑郁癥女生被母親當街指責,別拿抑郁不當回事
謝老師2022-07-17 14:12【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這種“低落”的異常情緒若是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疏導,就會演變成心理疾病:抑郁癥。很多家長表示十分不解,自己的孩子還在讀小學或者初中,天天都在學校里,
這種“低落”的異常情緒若是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疏導,就會演變成心理疾病:抑郁癥。
很多家長表示十分不解,自己的孩子還在讀小學或者初中,天天都在學校里,有老師管著,有同學陪著,要什么買什么,能有什么壓力?怎么還抑郁了呢?有這樣想法的家長并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家長在聽到孩子說自己抑郁后,對孩子的情緒置若罔聞,責備孩子是胡鬧,只是心情不好,睡一覺就好了。
視頻中的這位母親當街指責患抑郁癥的女孩,責備她是裝病,就是不想上學,一遍遍的強調小孩子不會得抑郁癥,完全不顧女孩低落的情緒。這一幕路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指責這位不負責的母親。
隨著近年來學生自殺事件的增多,很多人開始關注到青少年的情緒問題,整個社會對抑郁癥的關注度也開始上升,然而青少年的情緒狀況卻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料。
據近幾年的調查研究顯示,有近3000萬兒童和青少年曾或正遭受情緒障礙的困擾。青少年抑郁癥終身患病率已達15-20%,接近于成人,而有關研究也認為成年期抑郁癥在青少年時期已發病孤獨抑郁癥。
很多青少年抑郁以食欲減退、疲乏無力、入睡困難等表現為主,常被臨床醫生誤診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淺表性胃炎、神經性頭疼等,進行了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不僅浪費金錢和時間,更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負擔。
青少年抑郁癥常見的癥狀包括煩躁、易怒、悲傷、失眠,甚至可能出現自我傷害、自殺等傾向,因為兒童青少年抑郁的表現除了常見癥狀外,更容易出現的是一種“易激惹”狀態。
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患者的癥狀歸納起來主要有六種表現:
第一、無因憂愁。就是面對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一帆風順的生活,患者并無喜悅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無故往家跑,想休學退學。
第二、不病似病。患者一般年齡較小,不會表述情感問題,只說身體上的某些不適。如有的孩子經常用手支著頭,說頭痛頭昏;有的用手捂著胸,說呼吸困難;有的說嗓子里好像有東西,影響吞咽;有的患者徹夜難眠。他們的“病”似乎很重,但做了諸多醫學檢查,又沒發現什么問題,吃了許多藥,“病”仍無好轉跡象。
第三、不良暗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潛意識層的,會導致生理障礙。如患者一到學校門口、教室里或工作單位,就感覺頭暈、惡心、腹痛、肢體無力等,當離開這個特定環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種是意識層的,專往負面去猜測。如患者自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不會與人交往;自認為某些做法是一種錯誤,甚至是罪過,給別人造成了麻煩;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辦等。
第四、不滿環境。可能在學校或單位發生過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沒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處環境的重重壓力,經常心煩意亂,郁郁寡歡,不能安心學習工作,迫切要求父母為其想辦法,調換班級、學校或工作單位。當真的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患者的狀態并沒有隨之好轉,反而會另有理由和借口,還是認為環境不盡如人意,反復要求改變。
第五、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時,對父母的管教言聽計從,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會后,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跟父母翻過去的舊賬(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離異再婚對自己的影響等),要與父母一刀兩斷等。
第六、自殺。重癥患者利用各種方式自殺。對自殺未果者,如果只搶救了生命,未對其進行抗抑郁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患者仍會重復自殺。因為這類自殺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學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這類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1、留守寄養家庭孩子之所以患有抑郁,是因為他們沒有人可以訴說內心的痛苦和煩悶,不得不自己憋在心里,最終讓疾病愈演愈烈。這類孩子多出身在留守家庭或寄養家庭,父母因為生計不得不把他們交給親人管教,這就使得孩子從小缺少關愛,沒有安全感,長期生活被拋棄的環境中。
2、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在很多家長眼里,夫妻間吵架打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根本就想象不到會傷害到孩子。沒錯,大人吵架確實打孩子罵孩子,可他們冷戰、壓抑的相處方式,讓孩子的內心時刻充滿緊張感,一絲一毫的動靜都能牽扯到他們的悲傷。
3、父母太嚴厲的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歷來都是長輩對孩子最大的期盼,因此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總是用成績來評判,考試太差小則吼罵,大則動手,從小就在孩子心里樹立起了權威,把孩子管得嚴嚴實實。就是因為父母這種“孩子做什么都是錯”的雞蛋里面挑骨頭的想法,容易讓孩子積累壓力,從而轉化為抑郁。
家長如何避免孩子患抑郁
1、多和孩子表達自己的愛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過于內斂,喜歡把愛藏在對孩子的愛護中,而不會用語言說出來。其實,家長若是經常對孩子說愛,孩子的性格養成會更自信和樂觀,對待生活也總是充滿積極態度。并且,家長經常夸獎孩子愛孩子,更能讓他們收獲安全感,就算面臨失敗也不會輕易放棄。
2、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就算是大人也有犯錯的時候,更別說心智、智商都還不成熟的孩子。當孩子調皮或犯錯,家長不要輕易對孩子非打即罵,試著靜下心來好好和孩子聊聊天,弄明白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改錯,而又不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3、多給與肢體安撫當孩子表現出低落傷心的情緒時,不要敷衍,據調查,患抑郁癥的人最不想聽到一下“安慰”的話:“好了,沒事,睡一覺就好了”“你看你,又開始了,一天要抑郁多少次。”“想開點,你想的太多了”“世界上比你的苦多了去了”“爸爸媽媽難道不累嗎,我們比你壓力更大”
這些看似安慰疏導的話,對于深陷抑郁情緒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對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來說更甚。因此,當孩子對我們表現出情緒求救時,不要講道理,也無需過多的安慰的話語,伸出手來把孩子抱在懷里,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愛的懷抱。
當孩子抑郁了怎們辦?立即去醫院看專業的醫生!
醫生強調,針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心理治療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通過與醫生或治療師談話、交流來進行治療,運用傾聽、解釋、指導、鼓勵和安慰等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自身疾病,改善人際關系,矯正不良人格及提高心理適應能力,有嚴重自殺自傷企圖的患者(16歲及以上)可采用MECT(無抽搐電休克治療)。
“作為家長,給予孩子多一點陪伴、理解和愛,建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密切注意孩子的各種言行信號,比如自殘的傾向或者行為,及時干預孩子的不良情緒,可有效避免抑郁情緒的產生。”醫生提醒,兒童青少年抑郁癥,不但妨礙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對家庭也會造成諸多困擾,如不能得到早期治療,很可能發展成重度抑郁癥。“家長或者老師,一旦發現孩子可能有某些抑郁的癥狀或者傾向,應該及時向有關精神心理科專業人員進行咨詢,必要時應前往兒少心理科或抑郁癥科就診治療。”
別讓孩子的心靈受寒,用愛治愈心靈的感冒!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抑郁癥自我診斷方法有什么
下一篇:測你為何總是抑郁消沉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