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抑郁癥能治好嗎?
謝老師2022-06-08 20:13【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抑郁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很多人談抗抑郁藥色變,擔心有依賴性和副作用,選擇忽視或硬撐,最終導致悲劇產生;還有的人癥狀稍有好轉,就擅自停藥,導
抑郁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
很多人談抗抑郁藥色變,擔心有依賴性和副作用,選擇忽視或硬撐,最終導致悲劇產生;還有的人癥狀稍有好轉,就擅自停藥,導致病情反復發作,最后需要終生服藥。
然而,大家對于改善精神的藥物那么恐懼,卻對吸煙、喝酒這種危害健康的行為樂此不疲。
這堂課帶大家真正了解抗抑郁藥的原理和效用,以及如何應對圍產期抑郁,早日成功脫離抑郁癥。
根據估算,中國泛抑郁人數超過九千五百萬,但是去醫院的心理科就診過的不足百分之十。
在我們的幾位采訪對象中,他們都有過不想要去治療的意識。
“好像沒有太大的想要去治病的意識,因為活著對我來說就很累了”
“并不覺得自己病的有多重,以為自己調整一段時間就會好”
抑郁癥需要吃藥嗎?
有人說,心理醫生覺得你需要吃藥的話,最好能遵醫囑;
有人說,抑郁癥需要吃藥和家人朋友陪同一起治療;
有人說,不需要吃藥,主要是心態要好治療抑郁癥抑郁癥。
甚至連抑郁癥患者本身都認為抑郁癥是因為世界導致自己這樣,吃藥怎么可能會好。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情感障礙科主任譚忠林說:
作為人類的大腦活動,我們的情緒、記憶、睡眠、行為,能夠達到一個健康正常的程度,取決于大腦各個部位之間的協調和平衡,而抑郁癥會使這些化學物質失去平衡。
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是對神經遞質的重建。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精神康復科主任張瀅說:
現在的一些抗抑郁藥物會讓我們大腦里的血清素增加,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消耗的血清素較高,體內產生的也會偏少。所以我們需要一些藥物讓體內血清素的濃度增加,讓快樂的信號能夠傳遞的更多。
抗抑郁藥副作用,真的那么可怕嗎?
提及藥物,難免很多人會認為有些副作用。
在我們的采訪對象中,也有嘗試藥物治療的患者。
她告訴我們:
一線的藥物不起作用后開始吃二線的藥物,吃完會有眩暈的狀態。害怕自己哪天會因為副作用暈倒在路邊,所以不太敢再吃了。
也有患者在嘗試藥物治療后說:
我比較幸運,這個藥物對我沒有任何的副作用。
所以陸琪老師也對專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現在藥物是不是還會有很多不良反應?
浙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胡少華說:
八十年代以后,現在所有市面上的抗抑郁藥副作用相對都比較少。
可能過去有些人在吃完三環類抗抑郁藥只后,會帶來口干、便秘、過度鎮靜、體重增加或者認知損害的副作用。
但是總體來說三環類抗抑郁藥還是有它的療效和確切性的。
所以現代新型的抗抑郁藥,保留了它的有效治療作用,副作用相對減少了很多,但也并不能說沒有副作用。
總體來說,收益和風險相對比是益大于弊。
曾經在精神病學的治療里,有這樣一句話:把瘋子治成傻子。
譚忠林主任說:
因為在早期抗精神病藥物的鎮靜作用比較強,但是他對正常的情感反應和動機也降低了。
原本希望患者的行為穩定,但他的注意力也減退了、記憶里也變差了。
這就是藥物的不良反應所帶來的影響。
但是隨著新的藥物推出,這些不良反應現在都是可以控制的。倘若出現了不能忍受的不良反應,我們可以通過減量、換藥、甚至更換治療方案,一樣可以起到治療的效果。
所以我們需要告訴大家:
你們聽到的很多傳言或許并非是虛假的,但卻是過時的。要相信科技每天都在進步一點點,讓你的感受會變得更好一點。
就好像譚忠林主任說的那句話:
我們對于抑郁癥的看法應該升級到2.0了。
感覺吃藥沒效果能停藥嗎?
很多人會嘗試吃藥,但在吃了一到兩周后感覺沒有效果,就放棄治療。
對此專家表示,我們一般的抗抑郁藥起效都很慢,通常會在兩周后才會有效果。甚至有些會在還沒有感受的效果的時候,先感受到副作用,所以需要醫生一般會在開始就告知可能會有的副作用,讓患者有心理準備。
感覺病情好轉能停藥嗎?
有患者說經歷過以為自己好了所以把藥停掉,前后一共私自停了3次藥,感受到了渾身的不適。
其實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以為自己好像好了,所以就停了藥。
張瀅主任說:
這種好其實并不是你自己想通的,也不是身體變好的,而是藥物在幫你把情緒調理好的。
擅自停藥可能會有撤藥反應,病情還會復發。
所以,抗抑郁藥只能通過緩慢減藥,不能立即停藥。
抗抑郁藥一旦吃了,就要終生服藥嗎?
可能很多抑郁癥患者都會擔心這樣一個問題:
擔心對藥物會有依賴性,害怕吃了藥可能一生都要吃,停不下來。
對于這個問題專家也給出了解釋:
對抑郁癥患者來說,吃藥一定要盡早、足量、足療程。抑郁癥第一次發作的治療至關重要,在第一次發作時開始吃藥、治療,以后復發的可能性就會很小。
很多抑郁癥患者在第一次發作的時候沒有好好治療,第二次發作之后可能至少要吃一年半的藥,才能減少復發的幾率。
抑郁癥有80%的可能性,是會復發的。
抑郁癥物理治療方式
除了藥物治療,對于那些有強烈自殺欲望的患者、或者是抑郁性木僵,會首選電休克。
所謂電休克治療是屬于通過電的手段,來治療干預人體的一種方式。現在有一個叫做神經調控治療,電休克就屬于其中的一種。
還有一個經皮直流電刺激,這個刺激的儀器是方便且無創傷的,病人甚至可以將設備帶回家,進行居家的治療。
除此之外,還有重復經顱磁刺激、深部腦刺激術和植物神經刺激術,都用于難治性的抑郁癥病人。
不同程度的抑郁癥,應該采取哪種治療方式
譚忠林主任表示:
在中度和重度抑郁急性期,我們一般不考慮心理治療。
但是在之后的鞏固期和康復期,好多人需要結合心理治療。因為抑郁有內因,也有外因。
在生活中我們一般所遇到的輕度抑郁的情況會更多。
對此專家說:
在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中提到,對于輕度的抑郁都可以考慮藥物。
選擇吃藥2-4周起效,有效之后還需要繼續維持。無論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都需要一定的療程。
而中度以上的抑郁癥,藥物治療是基礎。可以結合心理治療、物理治療。
抑郁癥是否需要住院?
什么情況下我們需要讓一個病人入院治療?
張瀅主任說:
讓一個病人入院跟嚴重程度有關系,重度的患者我們更傾向于讓他住院。但是更多需要看他是否有自殺意念、是否有家人陪伴、是否能得到充分的照顧。
住院治療有一些指征,比如他有傷害自己的行為或者風險、他在門診已經治療過但效果不好、診斷不明確需要住院觀察診斷、同時具有多個疾病。
有自殺風險的患者建議住院治療,首先確保去提安全,然后接受系統治療。
住院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有自殺風險的人,提供一個盡可能安全的環境,讓他的睡眠和飲食都能得到基本的保障。
抑郁癥造成的認知損傷可以修復嗎?
其實很多的藥物對于認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好,比如抗抑郁藥只能改善情緒,對認知功能的修復作用很弱。
我們現在的物理治療,主要是經顱磁刺激,有助于認知功能的改善。
胡少華副主任說:
這個物理治療對于穩定期的,但又有認知損害的患者,未來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手段。
抑郁癥能治好嗎?
這是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其實抑郁癥治好的概率挺高的,只是現在的數字各不相同。
藥物的有效率以前大概是69%,綜合了其他方面的治療以后,可以達到85%。
如果經過了這一系列的充分治療,復發率大概會在50%;倘若沒有經過這些充分的治療,復發率大概會在80%-90%。
所以對于抑郁癥來說,第一次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防止抑郁癥復發?
防止抑郁復發最好的方法就是吃藥,因為吃藥無論從成本來說,還是效果來說,都是最好的。
前提是一定要堅持早期足量足療程治療,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在藥物起作用以后,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心理康復、心理治療,讓患者了解到自己的病因、服藥的必要性、對習慣性思維方式進行修訂、甚至對自己的交際圈做一個界定。
具體比如:
以前喜歡借酒消愁的,需要戒酒;
平常比較孤僻的,建議建立一個生活圈子;
愛好比較少的,可以培養一些愛好;
給患者的父母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做好心理建設。
通過這樣的方式,抑郁癥好的會更徹底,復發的可能性也會很小。
抑郁癥的康復可以大幅度降低抑郁復發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以及社會工作者的參與。
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我們很難參與,但康復我們已經在做了。
陸琪老師的團隊發起的失戀互助小組,讓大家坐在一起講自己的情感經歷,其實就是團體心理治療,也是一種康復的方式和過程。
包括陸琪老師現在經常會做的直播,和粉絲連麥交流,也是一種康復的方式。
想對抑郁癥患者說的話
也許現在的你正在經歷著人生中極其灰暗的時刻,如果說你的情緒已經嚴重影響到你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建議你及早就醫。
不要因為害怕別人的目光,而不敢就醫。
一旦你發現自己的情緒不對,還是要早一些去醫院,這是一件很正常的病。
積極地去醫院找醫生,相信醫生、相信藥物治療,不要輕易放棄。
在每一個不抑郁的日子里努力生活,可以幫助我們在抑郁來臨的時候有力量去對抗抑郁。
你想要什么樣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創造,就連抑郁癥你選擇什么態度去對待它,也是在創造你的人生,這就像陸琪老師說的向上生長和向下生長。
相信自己,你很棒,你可以戰勝抑郁。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