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焦慮癥 > 焦慮癥
當眾發言臉紅手抖,CBT認知行為療法如何解救焦慮情緒
謝老師2023-04-03 02:30【 焦慮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我工作之后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很多人面前發言!發言前,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手抖。站在眾人面前發言的時候,感覺全身都
我工作之后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很多人面前發言!
發言前,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手抖。
站在眾人面前發言的時候,感覺全身都在使勁,說話的聲音在顫抖,說話都結巴,而且語速很快,臉在發熱,而且溫度能清晰的感受到越來越燙.....
發言完畢,下臺之后,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腿軟。
每一次的發言都是這樣:特別焦慮。并沒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樣:一次緊張,那就進行很多次,總會不緊張的。
次數多了,總會影響到工作。于是,我決定去找心理咨詢師,從專業人士那里獲得專業幫助,快速解決我面臨的困境。
在咨詢過程中,當被咨詢師問及“在人多的時候發言,究竟在害怕什么”時,我真的愣住了。對啊,我究竟在害怕什么?--害怕失敗、害怕別人對自己有負面的評價。
在潛意識層面,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很高。但是,我又會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就判斷我一定做不好,一定會搞砸,導致還沒上臺就已經感到緊張不安,甚至想辦法溜掉。
咨詢師在行為訓練中,引導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當我專注在發言本身時,也是可以連續不斷地講下去的。
同時,咨詢師也對我的認知作了調整:發言本身與別人對我的負面評價不具備決定性的影響,就算講不好也不會影響他人對我的評價,人們對我的評價是基于我在工作的中的整體表現,而不是發言。
調整過后,我對自己的要求就不那么高了,只希望他在發言時能將所有需要傳達的內容傳達清楚。
通過認知和行為兩方面的調整,我在發言時要比之前放松了許多焦慮癥征兆。
這個過程咨詢師就是用認知行為相關理論技術進行工作。通過修正思維和行為模式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
給大家分享一個具體技術,它不僅僅在咨詢過程中常用,在生活中也可以練習使用:“ABC模型”
A(activating event)既存的事實、事件、或一個人的行為或態度。
B(belief)個體關于A的信念。
C(consequence)情緒與行為的結果、或一個人反應;此等反應可能適當或不適當。
A(緣起事件)并不能導致C(情緒的結果)而是B(belief,個體關于A的信念),是B導致了情緒的反應C。
如果進行干預,則會產生D(質疑不合理的信念),進而產生新的信念,出現新的情感或結果(E)。
就以我發言這個事情來說:我每次發言都卡殼這件事情(A)并不能導致我發言焦慮(C),而是對于每次發言卡殼所持的信念:我做不好(B)導致的。
咨詢師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對我的不合理信念:我做不好(B)進行干預,讓我認識到我有這個不合理信念,進而對這個布局合理信念修正,并配合了行為改變方法(系統脫敏法),讓我慢慢緩解發言時的焦慮情緒,并逐步做到發言時從容不迫。
由于文章篇幅,系統脫敏法就不展開解釋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在認知行為課程中了解、學習、掌握。當然,CBT中還有很多實用的方法,以及整套的操作手冊。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我盡責了,可是我也焦慮了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