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焦慮癥 > 焦慮癥
你認識的“焦慮癥“真的是焦慮癥嗎?
謝老師2021-03-10 21:58【 焦慮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醫生,快救救我,我心慌,胸悶,我喘不上氣來了……“在綜合醫院門、急診,經常可見到有一類患者就診欲望異常強烈,心慌、胸悶、坐立不安……精神和軀體
“醫生,快救救我,我心慌,胸悶,我喘不上氣來了……“
在綜合醫院門、急診,經常可見到有一類患者就診欲望異常強烈,心慌、胸悶、坐立不安…… 精神和軀體的焦慮表現多樣,往往患者會反復檢查卻無果,癥狀多次出現,該類患者往往是急診“常客“,頻繁就醫,痛苦不堪。
1、概述
焦慮本身是對不明確危險因素的正常情感反應,可表現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是一種處于應激狀態時的正常情緒體驗,與恐懼相關聯,可互相導致或誘發,屬于人體防御性的心理機制,多數情況不需要特殊就醫處理,當危險因素消失即可自行緩解。
而過度的焦慮癥狀則構成了病理性焦慮,可分為焦慮狀態和焦慮障礙。焦慮障礙是專業術語,就是大眾所熟知的焦慮癥。當焦慮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導致異常行為時,才符合焦慮障礙診斷標準。
焦慮障礙的發作形式可分為慢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前者表現為持續性的焦慮,多見于廣泛性焦慮障礙;后者則表現為發作性的焦慮,可見于社交恐怖、廣場恐怖或特定恐怖癥等。表現形式種類多樣,癥狀復雜為焦慮癥特點之一。
2、焦慮障礙較常見的臨床表現
焦慮障礙較常見的臨床表現可概括為:
1、 與處境不相符的痛苦情緒體驗:患者內心體驗為過分擔心、焦躁不安、緊張慌亂、害怕或恐懼,反復呈現不詳預感;往往別人安慰無效;外在表現可為言語急切、心神不寧,易發脾氣,常對事情失去耐心。
2、 精神運動性不安:多表現為注意力難以集中,搓手頓足、無法靜坐,常眉頭緊鎖或不自主來回踱步等;表情緊張,眉頭緊鎖,來回走動,甚至奔跑呼叫等。
3、 軀體性焦慮:可表現為多樣性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心血管(心悸、面色蒼白或潮紅等)、肌肉組織(震顫、麻痹、運動不安等);呼吸道(氣短、過度通氣等)、胃腸道(嘔吐、腹瀉、吞咽空氣并打嗝等)、植物神經系統(出汗、尿頻)、中樞神經系統(頭昏、眼花、頭痛、失眠等)焦慮癥難受。
并非只要存在焦慮癥狀都會被診斷為焦慮障礙,對懷疑有焦慮障礙的人來說,先明確焦慮本身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適度放松可有效緩解,但當無法自控,嚴重影響日常功能時,應即時就診,接受正規治療;對接診醫生來說,詳細詢問病史,借助量表等評估工具,系統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正確辨別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情緒體驗,有助于減少就診者疾病負擔。
3、焦慮障礙的現狀以及治療原則
2019年2月18日,《柳葉刀·精神病學》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團隊歷時3年的衛計委和科技部共同資助的科研項目“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的第一批主要結果,該研究是中國首次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
結果發現:在各類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終生患病率為7.57%,12月患病率為4.98%,可見焦慮癥患者遠比想象的多。在綜合醫院、社區衛生保健機構、社區流行病學調查中,焦慮癥均是就診患者中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對社會醫療資源亦帶來極大負擔。
焦慮障礙作為發病率較高,社會負擔較大的常見精神障礙疾病,其治療根據患者類型不同、病史特征不同選擇相應治療方案,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藥物聯合心理治療。其中,心理治療適合輕-中度焦慮障礙患者,常見方法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行為治療、人際關系治療、精神動力學心理治療等;
對各種類型焦慮障礙患者均有較好療效。藥物治療應在明確診斷、充分評估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的情況下選擇對就診者來說最適合的藥物,且劑量和使用頻次均需要專業醫師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個體化使用。而對于中-重度焦慮患者,病情反復發作或單一治療不佳等情況時,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無疑是最佳選擇。
正確認識焦慮障礙,明確正常情緒反應與疾病的程度差異,及時精神科就診,是遠離焦慮障礙的正確途徑。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說說關于焦慮的那點兒事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