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性格內向不等于社交恐懼
謝老師2021-06-12 09:3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性格內向或者很害羞的人有時候不是很喜歡和別人交談,特別是在一些人多的場合的時候,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性格內向不等于社交恐懼,內向只是一種性格,而
性格內向或者很害羞的人有時候不是很喜歡和別人交談,特別是在一些人多的場合的時候,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性格內向不等于社交恐懼,內向只是一種性格,而社交恐懼是一種心理疾病,其實內向的人不怕社交,只不過不是很愿意交談而已!
以前看到過一個段子,在一個飯局上,一個人說他有社交恐懼癥,另一個人說:我也有耶。然后倆人相見恨晚,很快成為了朋友......
其實我們在社交活動場合有一定合理范圍內的緊張、焦慮心理,這是正常的。其實社交恐懼癥和性格內向、害羞雖然存在一些關聯,但差別很大。
很多人會將單純的性格傾向視為一個缺陷的存在,作為一個內向型的人,童年肯定有過被拿來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的經歷。
“我們家孩子性格不太好,太內向了。”
“看看那誰家孩子多開朗、嘴甜、惹人愛。”
“你咋這么靦腆、不愛說話呢?”
“害羞啥,上不了臺面!”
其實性格內向或外向各有優勢,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一般內向性格的人喜愛思考,感情比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謹慎,喜歡單獨工作,也常因為過分擔心而缺乏決斷力,對新環境的適應不夠靈活,但有自我分析與自我批評的精神。
害羞、靦腆其實這些只是性格內向的人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所表現出的狀態,但當周圍的環境和諧舒適時,他們反倒更容易感覺到快樂,所以性格內向是很正常的情況,也不需要刻意作出改變,性格內向的人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可。
社交恐懼癥:SAD(socialanxietydisorder)是焦慮癥的一種,屬于恐怖癥的一種亞型,也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
主要是在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或憂慮,幾乎不可控制地出現焦慮發作,并對社交性場景持久地、明顯地害怕和回避,這種現象在臨床上被稱作“社交恐懼癥”。
有時候害怕出現在有人的場合,害怕被人注意,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心理咨詢的費用。
因為社交恐懼者自身感覺常常會和他人看到的有所不同:有時候會感覺有些軀體化癥狀:口干、出汗、心跳劇烈、想上廁所、呼吸急促,手腳冰涼。而周圍的人可以看到的表現則可能是:表情尷尬,臉紅、口吃結巴、輕微顫抖、行為笨拙、手足無措。
社交恐懼癥的幾個種類
赤面恐懼:會在人際交往中莫名緊張、感到發熱、臉紅,也對臉紅特別在意,感到焦慮不安。
視線恐懼:與別人見面時不能正視對方,不敢抬頭,眼睛的對視會感到非常難堪,大腦空白;余光恐懼,眼睛總是不能控制的用余光看人,或四處亂看,注意力分散,有強迫性觀念。
表情恐懼:總擔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自然,總是過分關注自己的表情,以至于因為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表情而焦慮,總擔心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或被人瞧不起,對此慌恐不安;
異性恐懼:這里的異性不單單指的是性別,指的還是異種性質(例如輩分、職位等不一的情況)。主要癥狀與前幾種情況大致相同,只是在與異性或者自己領導上級接觸時,癥狀尤其嚴重,感到極大的壓迫感,不知所措,甚至連話也說不出來。與自己熟識的同性及一般同事交往則不存在多大問題。
口吃恐懼:口吃恐懼的主要表現是本人獨自朗讀時,沒有什么異常,但在別人面前,談話就難以進行,或發音障礙,或才說到一半兒就說不下去了,患者對此憂心忡忡。
還有一些像是公開演講恐懼癥、害怕公開寫作、害怕公開吃東西、害怕使用公共廁所等。
對醫生們而言,社交焦慮癥其實是可以治愈的一種病癥,要治療這些病人的困難不在于患病的人愈來愈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懼癥的人常都因為害怕或是不愿意接觸陌生人,或是怕被貼上“有精神病”的標簽而不愿意就醫,長期生活在痛苦中。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類似情況的朋友可以建議他們去檢查一下!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套餐真的便宜實惠么
下一篇:如何控制情緒不做情緒的奴隸?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