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異常心理學》心理健康的人會出現異常心理現象嗎?
謝老師2021-11-19 11:4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核心書摘《異常心理學》整合了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精華,詳細描述了異常心理的癥狀表現、產生原因及矯治方法,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古怪行為背
核心書摘
《異常心理學》整合了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精華,詳細描述了異常心理的癥狀表現、產生原因及矯治方法,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古怪行為背后的秘密,搞清楚異常心理和正常心理的界線在哪里。
關于作者
杰弗里·尼維德,紐約圣約翰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心理學會和臨床心理學學會會員。尼維德擔任數家心理學期刊和雜志的編輯,在心理學專業期刊和雜志上發表了超過70篇文章,撰寫或與他人合著了50多本心理學或相關領域的教科書和學術著作。
斯潘塞·拉瑟斯,在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新澤西學院。他感興趣的領域包括心理評估、認知行為療法和異常行為,著有《心理學基礎》、《兒童的世界》等書。
貝弗里·格林,圣約翰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心理學會和臨床心理學學會會員。她在阿德菲大學獲得了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在公共心理健康領域工作了十多年,擔任眾多學術期刊的編輯。她獨著或與他人合著了超過100本專業圖書,獲得了11個國家獎項。
本書鮮知
學什么?心理健康的人會出現異常心理現象嗎
人類的心理活動是豐富多變的,正常與異常也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正常和異常。即使心理健康的人,在一定場合或特定的時間,心理活動也可能暫時出現程度不同、時間長短不一的失調心理咨詢多少錢一小時。
很多人都體驗過的煩躁、焦慮、憤怒等情緒,如果是短期或輕度的心理異常,并不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然而,如果是過于強烈的心理波動或變化,或者已經在這些波動和變化中發生了不良的反應,就會讓我們的心理變得異乎尋常,出現異常心理現象和行為。
你還會發現
· 什么是創傷后應激障礙;
· 焦慮障礙是怎么一回事;
· 物質成癮障礙對人們的影響。
一、創傷后應激障礙:停留在悲傷的頂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本書的第一個重點內容:如何認識創傷后應激障礙?
“創傷”這個詞,似乎是個很主觀的事兒。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有人挨批評了,覺得很絕望,有的人卻感覺無所謂;有的人考試考砸了,會心理崩潰,有的人會回去復盤,準備下次再考;有人失戀了,就感覺天都塌下來了,有的人人卻整理精神準備去敲響另一扇門。
那么,究竟什么程度的傷害才算是真正的創傷呢?
1、什么是創傷后應激障礙
心理學研究認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是指突發性、威脅性或災難性的生活事件,導致個體延遲出現或長期持續存在的心理障礙。主要癥狀包括反復做夢、事件回放或創傷事件感覺的回放,以及嚴重的心靈痛苦。
這個概念聽起來挺抽象的,下面我們來舉個具體的例子,帶大家來感受一下心理受到創傷究竟是怎樣一個過程。
杰西卡是一位全職媽媽,在第三個孩子出生后,她決定做輸卵管結扎手術。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門診手術,它的處理方法,是通過灼燒輸卵管來防止以后懷孕。但手術開始不久,杰西卡就因為麻醉劑量不足醒過來了,可醫生并沒有發現。等手術結束,杰西卡就像經歷了一場夢一樣,恍恍惚惚地回家了。
在做完手術的第四天,杰西卡意識到自己做夢的時候,一直聽到手術室里的對話,而自己無法動彈的身體在被灼燒。從那時候起,一些可怕的記憶片段開始在她生活中出現。她對一切微小刺激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經常忍不住對丈夫大吼大叫,一天只睡3個小時,2周內瘦了20斤。
慢慢地,杰西卡把一次次閃回的痛苦記憶拼接起來。她想起來自己是如何在手術臺上清醒過來,并且經歷了多么可怕的切割和灼燒。杰西卡感到非常痛苦,她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被如此折磨,只有漫長的疼痛和恐懼,以及無盡的孤獨和無助。
在杰西卡的世界里,創傷開始在她心理打上了烙印,家中的熨斗和卷發棒幾乎等于刑具,各種刀具讓她覺得惡心和憤怒。更可怕的是,她的丈夫,漸漸地和那些傷害了她的醫生重合起來,她的婚姻開始漸漸走向崩潰。
總之,創傷后應激障礙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痛苦,那么,這種可怕的心理障礙是怎么形成的呢?
2、創傷后應激障礙形成的原理
隨著腦成像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有心理創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功能受到了影響。
生物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里最早發育的,是腦干,也叫“爬蟲類腦”。腦干就在我們的脊柱與顱骨連接處的上方,大概后腦勺的位置,負責我們身體運作的基礎功能,比如吃喝拉撒睡。當我們還在媽媽的子宮里時,爬蟲類腦就發育好了。因為直接關乎生死,所以它對危險非常敏感。
在爬蟲類腦的上方,是我們的邊緣系統,也叫“哺乳類腦”。聽名字就知道了,它處理的是更高級的功能。邊緣系統是情緒所在的地方,負責探測危險,鑒定情感意義,它的核心部件包括海馬、扣帶回和杏仁核等。
最后發育的,是大腦最表面的皮層,負責理性思維的前額葉就在這里。它讓我們能夠計劃、反思并且想象未來。但這個重要的腦區,也很容易在創傷的影響下停止工作。
當創傷來臨,這些外界的各種刺激,會被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和皮膚探測到,然后這些感官信息被集中到位于邊緣系統的丘腦中。我們可以把丘腦比喻成大腦里的“廚房”。丘腦會將這些感官信息混合加工,確定“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接下來,這些被加工好的感官信息會朝上下兩個方向傳遞。往下,會傳遞到位于邊緣系統深處的杏仁核。它就像大腦的“煙霧探測器”,負責監測所接收到的信息是否關乎生存大計,并在海馬體的幫助下,快速得出結果。這個過程很快,但也容易出錯。
與此同時,信息也會向上傳遞到前額葉,它的功能好比是“瞭望塔”,讓我們能從高處看到全景,辨別聞到的煙味是著火了需要逃生,還是炒菜糊鍋了,不需要逃生。這個過程會稍微慢些,但一般比較準。
正常人的大腦,要想有效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刺激和危險,需要“煙霧探測器”和“瞭望塔”的協作。但神經影像的研究表明,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的這兩項功能都不太正常。
他們的杏仁核過于活躍,煙霧探測器經常亂報警;而作為“瞭望塔”的前額葉又不夠活躍,無法及時叫停。結果就是,他們常常會因為細微的挫折而暴怒,或者僅僅是被碰了一下就驚慌失措、寢食難安。
3、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干預方法
好了,理解了創傷癥狀形成的原理,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治療創傷。目前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主流治療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恢復理智與情緒之間的平衡,這屬于對內的;第二種是重建社會聯系和支持系統,這屬于對外的。
二、焦慮障礙:過度擔心是一種詛咒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本書的第二個重點內容:怎么理解焦慮障礙?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人,他們經常會說自己對一些事情有“預感”,他們做什么事兒都是小心翼翼的,甚至出個門都恨不得要看看當天的黃歷。
這種看似“神經兮兮”的狀態,并非是精神不正常,而是焦慮障礙的一種典型表現。
1、什么是焦慮障礙
所謂焦慮障礙,又稱為焦慮性神經障礙,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癥。主要癥狀是持續性或發作性的焦慮、緊張、驚恐不安等情緒。
客觀地說,適度的焦慮對人是有益的,它可以讓個體做好應對的準備,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是人類適應環境的一種本能,也可稱之為“憂患意識”。
但是,“過度的擔心就是一種詛咒”,病態的焦慮就會對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嚴重了還會要人命。我們在讀《史記·呂太后本紀》和《漢書·惠帝紀》時,都講過漢惠帝劉盈是如何被焦慮癥給折磨死的故事。
漢惠帝劉盈是西漢第二位皇帝,他生性仁慈儒雅,不適合搞政治。可悲劇的是,劉盈偏偏就生在帝王家,父母都是出了名的狠角色。
人常說“虎毒不食子”,可是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劉盈他爹劉邦,因為戰敗坐著馬車逃跑,為了讓馬車跑得快一些,竟然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盈直接給丟下去了,要不是夏侯嬰及時把劉盈給搶回來,那就沒有后來的漢惠帝了。
這件事成了劉盈一生的噩夢,父親的殘酷讓他幼小的心靈不堪重負。可是,有個狠心的爸爸還不算,劉盈還有個狠毒的老媽。
當年劉邦在起義途中,遇到了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后來就一直寵幸戚夫人不理原配呂后了,更要命的是,劉邦后來一度生出了廢掉太子劉盈,把皇位傳給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的念頭,這讓呂后是既妒又恨。劉邦死后,劉盈名義上即位稱帝,但是大權都在他老媽呂后手上呢。
于是呂后開始了瘋狂的報復,她不僅毒死了戚夫人的孩子劉如意,還把戚夫人的手腳全部砍掉,毀掉五官,浸泡在糞坑里,做成了所謂的“人彘”,更惡毒的是,她竟然還讓人把劉盈帶過去參觀。
母親的殘忍,再次給劉盈脆弱的心靈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再也忍受不住了。想一想自己的一生怎么這么慘啊:從小就沒感受過家的溫馨,危難時刻父親狠心拋棄了自己,稍微好一點兒了母親又毒殺親弟弟,最后折磨戚夫人那種極其變態的手段,更是在他本已千瘡百孔的心靈上重重地劃了一刀。他禁不住要問自己,我到底生活在一個什么家庭,我身邊的親人都是些什么人啊?
最后,劉盈整日里郁郁寡歡、心力憔悴,在位僅僅7年就因為極度焦慮抑郁而死,死的時候只有23歲。
劉盈的故事告訴我們,焦慮癥并非小問題,它對人的影響有時候是關乎生死的。那么,如此討厭的焦慮障礙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焦慮障礙是怎么形成的
從宏觀角度講,在我們的文化中,存在著一些固有的典型困境,這些困境作用于人的內心形成焦慮和沖突,日積月累,構成焦慮障礙發展的肥沃土壤。其中,現代社會的競爭文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現代文化是建立在個人競爭原則的基礎上的,人們不得不為了爭取有限的優勢資源,而展開零和博弈,一個人利益的獲得往往也意味著另一個人利益的損失,這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疏離,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的人,就很可能升級為焦慮障礙。
比如每年的高考,成千上萬的考生為了爭奪高等院校有限的錄取名額,不僅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件事,反反復復地去刷題、做卷子,還要承受一次又一次模擬考試的折磨。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些人會因為承受不住考試帶來的壓力而日益焦慮脆弱,甚至變得有些神經質。
除此之外,焦慮障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們為對抗焦慮所建立的心理防御機制。所謂心理防御機制,指的是個體面臨挫折或沖突的緊張情境時,內心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的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
換句話說,真正的焦慮不是偶爾出現的困境和突發事故帶來的心情不好或情緒低落,它是我們一直竭力逃離卻又難以掙脫的無力感。
對于焦慮障礙患者而言,他們的問題不在于應對突發事件或困難時的能力太差,或情緒過于敏感,真正的問題在于他們面對焦慮時所做出的防御反應。
比如說,面對挑戰或困難時,他們通常不會勇敢地接受,而是將責任想辦法轉嫁給外部世界,并且經常夸大自己實際感受到的挫敗感或攻擊性。嚴重時,甚至還會借助酒精或藥物來麻痹自己。
此外,還有一種人,他們對于焦慮事件,直接采取徹底的回避策略。他們可能還會經常假裝不喜歡一些東西,并以此作為理由去說服自己,躲避這些讓他焦慮的事。
然而,事實上,這一系列的防御機制都是自欺欺人的,在真正對抗和緩解焦慮上根本沒什么用。
三、物質成癮障礙:那些無法克制的欲望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本書的第三個重點內容:物質成癮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手機、游戲、煙酒咖啡,你是不是有一些戒不掉的東西呢?是不是經常管不住自己,去重復一些對健康有害的行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可以判斷,你上癮了。
1、什么是物質成癮障礙
成癮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現象,而在各種成癮行為中,又以物質成癮障礙對人類的傷害最大。所謂的物質成癮障礙,指的是由于對某種物質的依賴而引起大腦神經系統紊亂的障礙。
能夠引起物質成癮障礙的物品很多,比如說香煙、烈酒、咖啡、鎮靜劑、各種麻醉品等等。這些物質,會在生理和心理上讓人產生愉悅反應,這種反應的多次重復就會讓人形成依賴。
這種成癮依賴,會給人帶來嚴重的影響。
比如說,晉朝有一位狂人名叫劉伶,他崇尚老莊,嗜酒如命,還專門為酒寫了一篇文章,叫《酒德頌》流傳后世。
劉伶常常在外面醉得東倒西歪,回到家里就開始耍酒瘋。劉伶老婆氣得把家中的酒器摔的摔,砸的砸,指著劉伶的鼻子罵:“這日子沒法過了?算我求你了,你把酒戒了行不行?”
劉伶一看老婆真生氣了,就說:“好,好,我自己控制不了,要戒酒只能求助神靈了。你趕緊搞點酒肉來供奉神靈,我好向他們祈求禱告。”
劉伶老婆買來酒肉,供奉到家中神靈的牌位前。劉伶向牌位拜了幾拜,說:“天神明鑒,我劉伶把酒看作是生命。我剛才說要戒酒的話,您可千萬別當真。”
然后,拿起供奉神明的酒肉,邊吃邊喝,不一會兒又醉得不省人事了。
現實生活中,像劉伶這么嗜酒的人可能不多見,但是生活中養成某種癮的人卻非常多。那么,物質成癮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2、人們為什么會對某些物質上癮
我們知道,大腦中的前額葉皮層,就是我們用來思考問題的地方,是人類的理性所在。我們可以把前額葉皮層看成一個公司,公司里有三個部門,分別實現工作記憶、決策和評價這三種功能。
在工作記憶部門,記憶讓人能記住大約一分鐘以內發生的任何事件,而工作是指將記憶中的細節拼起來,形成想法。
決策部門的作用是對各種想法進行快速比較,之后確定執行哪一個。
評價部門負責對人腦接收進來的信息進行評價:這東西是好還是壞,應該接受還是回避。這個評價部門的反應最快,它不需要意識判斷就知道當前的世界是有吸引力的還是令人生厭的,緊接著,它就迅速啟動一個動作模式,前進或者撤退。它還能對決策部門產生直接影響,也就是說,決策部門怎么決策和執行得先看評價部門的臉色。
從大腦的分工,我們可以看出來,人的最終行為受評價部門的影響最大,但麻煩的是,這個評價部門喜歡收受賄賂。這里的賄賂當然不是錢,而是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
進一步說,誰給它大量的多巴胺,它就為誰說好話。結果,那些能帶來大量多巴胺的事情,常常會讓我們的理性繳械投降。
實際上,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會讓我們的多巴胺水平升高,比如美味的食物、被人夸獎、甜美的愛情、完成重大任務等等。而多巴胺升高又反過來讓我們想要不停地重復這些事情。但是,為了不讓我們吃飯吃到撐死,或者興奮過頭血壓升高,人體進化出了一種保護機制,當覺察到多巴胺頻繁升高時,它會分泌一種物質抑制多巴胺。
我們正常的行為基本上都可以在保護機制的監視下得到有效控制,唯獨癮品不行,為什么呢?因為它會破壞人體的這種保護機制,讓你每次使用這些癮品時,都能得到大劑量的多巴胺。
也就是說,只要你使用它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大大的獎勵。比如,癮品中的可卡因和鴉片,都是大量促進多巴胺分泌的毒品。這么一來,你的渴望和獎勵都被牢牢地固定在癮品上,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重復。那么,你大腦中負責理性的部門就被癮品調教成功,這就是成癮的本質原理。
總結
以上就是《異常心理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通過這本書,我們明白了人類的心理活動是豐富多變的,正常與異常也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正常和異常。即使心理健康的人,在一定場合或特定的時間,心理活動也可能暫時出現程度不同、時間長短不一的失調。
很多人都體驗過的煩躁、焦慮、憤怒等情緒,如果是短期或輕度的心理異常,并不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然而,如果是過于強烈的心理波動或變化,或者已經在這些波動和變化中發生了不良的反應,就會讓我們的心理變得異乎尋常,出現異常心理現象和行為。
這本書中列舉的心理創傷、焦慮、成癮等異常心理障礙,都是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所以,每個關心自己心理健康的人,都應該了解一些異常心理方面的常識,做到有備無患。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人性最大的罪惡,是忘恩負義
下一篇:過度自卑是一種心理疾病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