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異性恐懼是什么?教你如何克服異性恐懼!
謝老師2021-06-17 15: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什么是異性恐懼癥?異性恐懼癥指患者一方面在潛意識里有與異性接近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因此有著嚴重的焦慮情緒,于是表現出在異性面前感到異常的緊張和恐
什么是異性恐懼癥?
異性恐懼癥指患者一方面在潛意識里有與異性接近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因此有著嚴重的焦慮情緒,于是表現出在異性面前感到異常的緊張和恐懼的癥狀,有的甚至出現異性關系妄想等心理癥狀。異性恐懼主要表現為不敢與異性目光接觸,更不敢與異性交談,即使與異性交談,也會面紅耳赤,言語不清,一看見異性向自己走來,則全身緊張,流汗。
異性恐懼癥狀大概可分為:赤面恐懼(面紅耳赤),視線恐懼(目光緊張、竭力回避目光接觸)和面部表情恐懼(面部肌肉緊張、表現不自然)。
異性恐懼癥的原因
1.早期原因
一般而言,在童年期,如果受到父母粗暴的虐待,或者父母婚姻不和,經常爭斗,子女就會逐漸形成錯誤的異性觀和對異性的恐懼心理。
還有些父母從小向孩子灌輸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使孩子將正常的異性交往也視為不好的行為,從而形成異性恐懼癥。
2.成長原因
青春期是異性意識發展和形成的時期。由于第二性征的發育,性激素的分泌,產生對異性的愛慕和希望與異性交往欲望。
一些在兒童期曾接受過錯誤異性觀教育的青少年,到了青春期如能順利地開展與異性的交往,那么大部分人的異性恐懼感會慢慢消失。如果青春期失去了異性交往實踐,青年期就會產生對異性的陌生感、恐懼感甚至罪惡感。
3.個體原因
凡有下面兩種性格的人容易產生異性恐懼:一種是怯懦與自卑,表現為膽小、懦弱、自卑、孤僻、害羞、沉默寡言、不愛交往和缺少知己;另一種是疑慮和刻板,表現為多思多慮、極為敏感、遇事優柔寡斷、清規戒律多以及過于克己。這兩種性格類型都是妨礙人際交往的不良品質,在上述幾種因素作用下,就會產生異性恐懼癥強迫心理咨詢。
對異性恐懼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心理矯正:
1、“忘我”行為
對異性恐懼者多數是社恐癥患者,一般都過于關注別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價,故平時常采取刻板、拘謹、程式化的行為方式。要知道,人的理念過于壓抑感情,就會導致心理的憂郁,進而出現感情與行為上的變異。
因此,糾正的第一步,應利用一切機會來改變自己原來的社會形象。忘掉過去的 我,大膽地去與人交往,如在公共場所學著與異性侃侃而談,或在陌生人面前與小朋友 玩耍嬉戲。這樣做剛開始可能比較勉強,但它卻能使你產生從未有過的膽量和無憂無慮的心境,這是戰勝異性恐懼癥很重要的一步。
2、行為作業
患者給自己規定作業,如去和異性營業員討論一分鐘商品問題,每周三次向陌生的異性問路,學著在公共場所同不講理的異性爭辯等。開始時心理可能是被動的,但換取了行為上的主動。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獲得了一個新自我——自信、無畏的人。
3、重建信念
異性恐懼癥的發生,在時間上最敏感的是開頭一剎那的情緒狀態。常見的心理是“又碰見她了”、“肯定像上次那樣糟糕”,隨之頭腦發怵,恐懼癥狀按程序依次出現。這說明開始瞬間的心理狀態決定了交往全過程的行為方式。
為此,在接近異性之前,應做到全身放松,深呼吸4~5次,并自我暗示:“我今天特別從容鎮定,情緒好極了!”還可回想生活中得意的一件事,并喜形于色。還應想好要講的第一句話,在見面時慢條斯理地講出這句話。總之,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異性恐懼癥是最重要的。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想要生活過的輕松先學會不要面子
下一篇:蝴蝶效應是什么意思?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