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從“產后抑郁”看到婚姻真實模樣,扎心卻又暖心
謝老師2021-06-11 05:22【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女性最脆弱的時刻就是懷孕期以及生產后的哺乳期。一石激起千層浪,幾個刺目的字眼溜進眼睛里:“二胎媽媽,醫院跳樓”,一位媽媽用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女性最脆弱的時刻就是懷孕期以及生產后的哺乳期。
一石激起千層浪,幾個刺目的字眼溜進眼睛里:“二胎媽媽,醫院跳樓”,一位媽媽用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去年的消息,湖南省長沙市的一名34歲二胎媽媽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一條新聞消息。令人心驚的是,那條轉發的新聞稿件的主角就是自己,今年34歲的她在湖南航天醫院生下第二個孩子,卻突然發現醫院曾經將她的血型弄錯。
時間僅僅相隔半個小時,這位二胎媽媽就從這家醫院16樓層跳下去,當場死亡。我們不知道她在赴死之前有沒有猶豫,對自己家庭,對孩子,對父母產生過不舍。
這位二胎媽媽的丈夫對媒體說:自從上次醫院將血型搞錯的事情之后,妻子的情緒一直處于不安的情緒,他們一直與醫院進行調解溝通,但是想不通,妻子為什么會如此極端?
有數據表明:產后的抑郁發病率很高,平均患病率為14.7%,比例相當高了抑郁癥吃什么食物。
這位二胎媽媽的丈夫在妻子去世后依然沒有意識到,妻子的異常舉動也許和產后抑郁有關。
孩子出生后,對于女性來說,是經歷一生中身體和心理巨大變化的激烈過程。因為人體激素的劇烈波動,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寶寶出生后呈現斷崖式的下降,還伴隨著女性敏感的心理,可能缺乏丈夫的關懷,遭遇忽視和冷漠,在情緒不斷積累中,會在某個時刻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個稻草。
產后抑郁的背后原因
在簡書上看到一條令人深思的話:“一個不善言談,性情并不溫婉的女人因為生了孩子,突然選擇和兩個沒有一起生活過的老人住在一起。家里突然多了一個經常哭鬧的寶寶,而丈夫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在自己身邊。角色轉換得太快,世事的變化超出她的預期,她不會照顧孩子,處理不好婆媳之間的關系,很快就會陷入沉默的竭嘶底里的狀態。”
女性最脆弱的時刻就是懷孕期以及生產后的哺乳期。今年頻現極端的產婦自殺事件,讓“產后抑郁”這個病癥醒目地出現在大眾面前,人們或悲傷于產婦的脆弱,或同情于孩子的幼小。
反而往往忽略事情的真相,如果作為丈夫能夠耐心地陪伴自己的妻子,分擔妻子精神上的不安和現實中初帶娃的痛苦,誰又會想到離開這個世界呢?說明白一點,背后的推手其實是最親密的另一半。
在劉濤飾演的尋找在《我們都要好好的》電視劇中7年的婚姻卻如同喪偶,面對冰冷的家庭,孩子是她破繭成蝶的唯一勇氣。她患上抑郁癥,想要陪伴兒子,卻被醫生勸誡自己有可能會有自殺傾向……鼓起勇氣離婚后,重新開始生活的尋找最終告別自己的噩夢,找到丟失的自己。
我們在劇中看到女性結婚后的犧牲,以及產后的抑郁精神狀態都是我們面對過的噩夢。而丈夫的不理解甚至冷漠就是摧毀妻子堅守的最后一絲防線。
產后的女性一邊承受精神上的折磨,一邊還要面對家庭的變化和漠視。在《看見產后抑郁:丈夫無法逃避的真相》短片時,視頻里的幾對剛剛生完孩子的夫妻關系變得如履薄冰。
女人們試圖描述自己心底里的壓抑給丈夫聽:“你還記得我曾經懇求你關心我的精神狀態嗎?你當時只說,你連我自己的精神狀態都不關心,對此我還有什么話說。”
女人們一邊傾訴一邊委屈的哭泣,即便如此,短片里男人們的態度和反應,依然是不重視這個問題。
有孩子的家庭生活就是這樣,丈夫偶爾抱下孩子就會被夸獎好爸爸,相反的,若是妻子沒有照顧好孩子就會被指責成不稱職的母親。但似乎忘記了,孩子不是屬于母親一個人的,父母雙方都有責任照顧嗷嗷待哺的新生命。
誰都是第一次當母親,不該用言論去定義和評論一個母親的好壞。在《請回答1988》里說道: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我們在家庭中擁有多重身份:妻子、母親、兒媳、女兒。
我們曾是女兒,最后成了母親,我們逐漸懂得了媽媽很偉大,也很艱辛。她們心甘情愿為家庭付出,只希望身邊最親密的丈夫能夠懂得、值得啊。
所以請在她們情緒崩潰的時候,能夠用鼓勵和溫暖的語氣給予她們理解、包容、和孩子般的寵愛。
在她們承受痛苦并堅持沉默的時候,能夠耐心并陪伴,多一點行動上的分擔,多一點認同和稱贊。
本文為星貓快樂匯原創,我們有趣有料,不驕不躁,做更多家庭的高質量陪伴者,在養育孩子的路途中,與你一起發現孩子的美。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