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我以為假裝快樂抑郁就會遠離我
謝老師2023-06-18 11:49【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最近熱依扎又上了熱搜,前不久是因為她的一張機場照,引發網絡關于“女性是否具有穿衣自由”的爭議,一個月被頂上兩次熱搜,在網絡上充滿了爭議的熱依扎,你
最近熱依扎又上了熱搜,前不久是因為她的一張機場照,引發網絡關于“女性是否具有穿衣自由”的爭議,一個月被頂上兩次熱搜,在網絡上充滿了爭議的熱依扎,你知道她是誰嗎?可能你不在乎她是誰,但是熱依扎自曝重度抑郁和焦慮,如果她不坦然,我們或許永遠也不知道,一個剛在娛樂圈展露頭角,擁有自己一席之地的熱依扎,一直以來都是段子手的存在,卻患有抑郁,不僅明星如此,我們也一樣,會被負面情緒干擾,我以為假裝快樂抑郁就會遠離我,這可能嗎?
有網友評論:自己給自己說得病了嗎?
也有網友說:所有說人家炒作的人,應該得一次病就知道了。他們說出來其實很簡單,一個是讓自己更釋懷,一個是真的希望幫到更多同樣患病的人。慶幸的是,熱依扎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助,已經從最壞的狀態中走了出來,開始面對新的生活。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恢復正常的生活。
曾經的熱門網綜《奇葩說》里,馬東就透露馬薇薇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很意外,一個這么強悍,性格潑辣、刀子一樣犀利的女人,竟然也會抑郁”,很多觀眾說。
為什么會患上抑郁癥,這可能是更多人關心的問題。她不愿解釋更多,只是簡單的一句:“我遭遇過背叛,污蔑和咒罵,也許以后會更多。”的確,這幾年,馬薇薇的人生跌宕起伏,爆紅,離婚,戀愛,分手,和隊友不和,被網友詬病,下跌……
這些事情,任何一件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會在心里大病一場。更何況這些事情,全部堆積到一個人身上,那更是整個世界的崩塌。
后來,馬薇薇在微博發文《喂,人生,我還在喲》
在文中,她說:“我在15年底得了抑郁癥。你看,并不是脆弱的人才會生病,也并不是樂觀的人就可以向上。人生起起伏伏,有些事情,我看不開。這是一種比我們想象中的矯情更痛苦的病癥:有時候渾身疼,有時候渾身無力,有時候不想見人,有時候不想見到這個人世。
后來,我開始服藥。服藥的感覺很奇妙,平靜,熱衷睡眠,偶爾工作。我覺得我在好起來,又覺得我永遠不會好。”面對抑郁,她成了一個束手束腳、無法發泄的人,她選擇不對外透露自己患病,認為自己對人性有最惡毒的揣測。“病癥,無非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但是現在好朋友黃執中替她說了出來,她很感激:“就好像,我終于放棄了盔甲,但是又重新拿起了劍。
愿所有抑郁癥患者都如我這般幸運,與痛苦戰斗,將黑狗斬于馬下,快意人生。”
熱依扎也說,她喜歡拼圖,在別人眼里無聊的事情,在她這里是完成一件美好的事物的過程。
把一片片七零八落的碎片拼湊完好,或許就像她一點一點的整理自己的情緒。
抑郁、焦慮、恐懼,每當負面情緒如黑夜般來臨的時候,我們總是試圖壓抑、控制、逃避它們,強行讓自己快樂起來,可往往事與愿違。
人為什么會痛苦?
最近在看《當下的力量》一書,作者托利生于德國,畢業于倫敦大學,后在劍橋大學擔任研究員抑郁癥知乎。
29歲之前,托利一直生活在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中,曾一度抑郁,甚至有自殺傾向。但在他29歲生日后不久的一個晚上,痛苦產生的極端壓力,迫使他的意識一下子發生了轉變。他意識到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和恐懼,其實并不是生活造成的,而是大腦制造出來的。從此,他積蓄已久的壓抑和絕望都奇跡般地消失了。
在書中,托利提到了一個驚人的觀點:人類的痛苦來自思維。其實思維本身并沒有問題。但當我們不需要思維的時候,思維仍然難以停止活動,它總是在評判、推測、比較、選擇。可以說人類有80%—90%思維不僅是重復的,還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凌晨,躺在溫暖的被窩中,可因為白天發生的一件事輾轉反側,氣得睡不著。實際上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也沒什么大不了的,說不定讓你生氣的人此時睡得正香。可是你的思維卻不肯停止思考,你反復在想,這個人有多么對不起你,自己有多丟臉多委屈。
無法停止思考是很痛苦的,可是幾乎每個人都在飽受這種折磨,這就是數不清的痛苦,以及疾病產生的原因。可是,為什么我們難以停止思考?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長大,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歷,有著對未來不同的希望,所以思維總是在回憶或假設未來,并在腦海中,勾勒出自己想象出來的一個虛幻的景象。
此時的你,作者托利稱之為“小我”。“小我”抗拒當下,一直生活在過去或未來之中。總活在過去,就會被愧疚、痛苦、悲傷等情緒所困擾;總活在未來,就會出現焦慮、緊張、不安、壓力、煩惱等問題。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而未來只是幻想。如果我們一直生活在“小我”中,那就永遠也得不到滿足。
所以,就像作者所說:人類的痛苦很大一部分是思維造成的。
如何才能消除痛苦?
我們的痛苦很多時候是思維自編自導出來的,而十之八九都是因為自己對當下事實的不接納和無意識的抗拒。
比如說:抱怨。
抱怨通常是典型的不接受當下的表現。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不該說的話和不該做的事,抱怨現在的生活情境,抱怨當時的天氣。
又比如說:等待。
等我有時間了就去度假,等孩子長大了我就解放了,等待意味著你對現實不滿才會期待未來.
可其實過去的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未來還沒有來臨,我們很難去掌控。我們不必總指望或者害怕未來。
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當下,唯一全然接受當下,再采取一些行動,才能擺脫痛苦。拿作者的話來說就是:想要擺脫痛苦就要向當下“臣服”。這里講的“臣服”,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具有消極意義的“臣服”。不是說要消極地忍受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也不是說要讓你停止制定計劃。
如何進入當下,向當下“臣服”
唯一的解脫辦法是:從你的思維中解放出來,創造思維空白。
拿作者的話來說,就是進入臨在狀態,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這一刻。
全然接受當下,再采取積極行動,來擺脫痛苦。
這是擺脫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的不二法門,這也將極大地改變你工作和生活的質量。
祝你早日擺脫抑郁!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