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抑郁癥到底是怎么回事

              謝老師2022-03-16 04:23【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大家好我是小水母。今天我們講抑郁癥,不過在那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為什么我要學心理學。七年半以前的一個星期六晚上,我在QQ上點開一個窗口,告訴當時同年

              大家好我是小水母。今天我們講抑郁癥,不過在那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為什么我要學心理學。

              七年半以前的一個星期六晚上,我在QQ上點開一個窗口,告訴當時同年級的一個朋友我要出國了,問他是否愿意填我的同學錄。那邊猶豫了一下然后回答“我要升天了”。當時我就有點愣,但是平時也跟他不熟,所以只是試探性的問他受什么刺激了。他沒有回復我也沒有再問,只是告訴他星期一把同學錄給他,他說好。

              抑郁癥會自愈嗎,抑郁癥是癥狀,抑郁癥恢復:抑郁癥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是最后一個跟他說話的人。

              我們的聊天記錄顯示晚上九點半過一點。凌晨兩點多他在空間留下遺書然后從家里六樓陽臺跳下。雖然被及時發現送往醫院可是并沒有搶救過來。

              我知道這不是我的錯,可是這過去七年多我沒有一天不去想,他既然說出來潛意識里是希望被阻止的吧?是否我當時可能可以做點什么?也許我可以打電話報警,或者打電話給學校,給老師,甚至僅僅是打個電話給他問問他到底怎么了陪他說說話。。。五個小時的時間,也許我有機會去挽救一條年輕的生命。

              于是大學選第二個專業的時候我幾經猶豫最后選定了心理學。如果有機會我希望去幫助和挽救更多掙扎在邊緣的人們,告訴他們的家人和朋友他們的痛苦是真實的,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矯情。

              現在我簡單介紹一下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要被診斷為抑郁癥,必須出現以下癥狀中的至少五條并且持續兩星期以上。五條癥狀中必須包括低落的情緒或對平時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抑郁癥的癥狀有以下幾條:

              每天全天心情低落傷感失去興趣且不再享受日常活動睡眠習慣的改變。有些人會失眠,難以入睡,容易醒。有些人會大大增加睡眠時間甚至整天不起床活動量的改變。有些人會變得整天無精打采。有些人會變得狂躁不安食量的改變。有些人胃口變小體重減輕。有些人胃口變大體重增長失去能量,經常感到勞累很負面的看待自己,覺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并且有負罪感無法集中精神,思維變慢,無法做決定反復出現自殺和死亡的念頭

              我知道屏幕前的你們現在肯定在想,“我全中啊”,或者“這不就是臭矯情么”。在入門知識那篇文章中我提到過,要被確診精神疾病的重要條件是你的普通日常生活已經受到嚴重影響。比如小水母要是每天心情都低落,什么都不想做,不想起床上班覺得特別累,只想睡覺,覺得拯救不了世界全是自己的錯,可是一想到銀行里的余額,如果不工作就會沒飯吃,所以還是掙扎著起來上班了。這種情況下小水母要生存下去的信念戰勝了低落的情緒,所以不算真正的抑郁。

              真正抑郁的人其實是失去了所有活下去的動力和感到開心的能力。看過哈利波特的可以想象一下攝魂怪靠近你時候的感覺。抑郁會導致大腦化學甚至物理結構的改變,決不是簡單的“不開心,無病呻吟”。

              我一直覺得同樣是病,心理疾病就比生理疾病受歧視的多。比如沒有人會對患癌癥或是斷了腿的病人說,“你自己努力努力開心一點,出去多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就會好了。”;然而同樣的話全世界的抑郁患者們每天不知道要聽多少遍焦慮癥和抑郁癥的區別

              同樣是心理疾病,抑郁癥也比其他疾病受歧視。那些說抑郁癥是矯情的人,在你們說出“你不就是仗著自己抑郁癥才在床上躺一天”這樣的話之前,先問問自己,你會說出“你不就是仗著自己精神分裂才在別人家站一宿”這樣的話嗎?心理疾病之所以是病,就是因為患者沒有辦法像我們擁有健康大腦的人一樣去思考和做出決定。

              不少心理學家都嘗試著對抑郁癥的產生作出解釋。弗洛伊德認為抑郁癥的根源是小時候受的忽視,比如你的某種需求照看你的人沒能給你解決。當然了我們都知道弗洛伊德的話當故事看看就行了。

              后來二十世紀中期有人提出來說是你自己的思維方式,世界觀決定你會不會抑郁。比如今天Natalie和Rita數學考試都沒及格,Natalie想的是:“這次數學考試真難,老師真缺德,算了不想了晚上約朋友擼串去”而Rita想的是:“我怎么能不及格我怎么這么蠢什么都做不好我好累我就是個大大的loser”,那很明顯Rita得抑郁癥的可能性就要高于Natalie。雖然聽上去都很有道理的樣子,畢竟這些理論都很難被證實,我們聽聽就罷。接下來從大腦的角度來說說抑郁癥的產生和治療。

              跟抑郁癥相關的最廣為研究的神經傳遞素為以下三種:

              1 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2 血清素(serotonin)

              3 多巴胺(dopamine)

              這三種神經傳遞素直接影響著大腦對于“快樂”信息的接收,其中多數研究都顯示血清素對情緒的影響最大。當它們分泌量低的時候人就會產生抑郁感。

              而得抑郁癥就好像你的大腦忽然就覺得低量血清素是正常狀態,所以不給你正常量的血清素了。平時由血清告訴你你該開心了,現在他們都沒了,你怎么可能開心的起來呢。

              那是不是說抑郁了給打一針血清素就好了呢?我們先來看看它在大腦里的傳播吧。

              簡單的說,大腦中“快樂”信息的傳播是通過:

              突觸前神經元(presynaptic neuron,圖1上面的吊下來的那個棒槌)釋放出血清素,

              血清素跑到突觸后神經元(postsynaptic neuron,圖1下面那個大坑)上的結合位置(binding site圖一大坑里的小坑)

              以此達到信息的傳遞。

              圖1 突觸前神經元,突觸后神經元,血清素釋放和回收的關系

              突觸前神經元(棒槌)不僅僅起到釋放血清素的作用,它同時還負責回收(re-uptake)。一旦它探測到血清素的量太多就會自動回收避免它們與突觸后神經元(大坑)結合。

              所以打一針血清素只能起到非常短暫的作用,你的大腦認定了你的血清素分泌量只應該有這么多,多余的會很快被回收處理掉。

              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抗抑郁藥物起到的作用一般是阻塞突觸前神經元上的回收站(圖2棒槌右下方像長瘤子一樣的就是被阻塞了的回收站)。血清素一經釋放被回收的變少,與突觸后神經元結合的變多,以此傳遞更多“快樂”的信號。

              ?圖2 抗抑郁藥物工作原理

              當然,以上只是一些基本概念。人的大腦遠比這復雜的多。抗抑郁的藥出了一代又一代可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對每個人都有用的。病人們只能不斷的試,試到對他們有效的那種為止。

              今天我想講的病人名字叫Nancy。她坐在輪椅上給我們講了她的經歷。她說她在高中里交了個男友,可是那段關系只持續了三天,從此之后她就反復被抑郁癥所折磨。她沒有辦法睡覺,在經過幾個星期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的困擾后她去看了醫生被確診抑郁癥。吃了幾種藥都沒有一點好轉,她的情緒也變的更不穩定。她的家人怕她出意外成天守著她。最終,她告訴她父親說想到陽臺上呼吸點新鮮空氣,在他面前從六樓一躍而下,他沒能拉住她。然而她沒有解脫,反而一輩子要被困在輪椅上。從醫院醒來后她又頹廢了很久,直到醫生終于發現了一種對她有效的藥,讓她慢慢好起來了。我們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開朗的女孩,坦誠的給我們講述她的故事。她現在已經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并正準備開始一段新的感情。

              Nancy是幸運的,可是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不那么幸運的抑郁癥患者。他們中很多在跟抑郁反反復復的抗爭后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對于他們我希望大家不要再批評指責,因為跟很多與癌癥抗爭多年最終被奪去生命的病人一樣,他們都曾為自己的生命奮斗過,即使沒能贏,他們依然是戰士。

              Rita補充兩句在后面,挺重要的事兒,憋嫌我煩。

              我看了看微博,這兩天抑郁癥這個話題很火,某些看似科普的文章和和熱評在我看來都是胡說八道,但是閱讀量,點贊量卻很高,也就說明至少微博這個平臺上有不少人不抗拒這些瞎扯的觀點。我跟小水母都明白在這種在風口浪尖上挑戰大眾認知是非常冒險的行為,好像打別人臉一樣人家能樂意嗎,所以我們也想著換個時間偷摸發這篇文章。不過后來李三X知道了,罵我心態不正,我自己也想了想,讀者罵我就罵我吧,出現跟自己認知不符的事件,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是抗拒并試圖修改事件,這可以理解。我覺得能有個平臺讓我在這里給各位分享心理疾病目前的研究成果,是我的榮幸,能多一個人了解抑郁癥,那就是好事。覺得我自以為是話還多的,您話不多,您就悄沒聲的趁早取關吧,我一直都這么圣母,以后文章估計也得礙您眼。

              首先,抑郁癥跟抑郁情緒是兩回事。根據研究,30%的人都會出現抑郁情緒:覺得自己沒有未來,覺得什么都無趣,難過,沒動力,悲觀,覺得還不如死了(Seligman,1991)。一般來講這種抑郁情緒在持續一段時間后,在當事人換了環境,或者交了新朋友之后就可以改善。你的朋友要是抑郁了,你的陪伴和支持當然是很好的解決方式。然而抑郁癥完全不同,就像小水母說的,一個人腿斷了,那不管換什么環境,多少人鼓勵,他斷了就是斷了,還是要找醫生去接腿的。所以要理解抑郁癥,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把它跟抑郁情緒區分開。;在加拿大,大概有10%的18歲以上成年人被確診為抑郁癥。(Canada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2010)。從輕微到嚴重都有,但都需要治療。其他抑郁癥癥狀包括喪失性欲,失去食欲,對任何事都無法產生快感(而焦慮癥患者可以)(Ruscio et al., 2007),行動緩慢,說話緩慢且費勁。抑郁癥,像小水母說的,是心理疾病,無法僅僅通過身邊人的疏導來治愈,需要專業的治療以及服用抗抑郁藥物。;而有些在網絡上自稱抑郁癥患者所經歷的長期持續性低落,憂郁,不開心,覺得自己沒用,但不嚴重影響生活的情緒有可能是“心境惡劣障礙(dysthymia/pre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心情惡劣障礙也需要疏導和藥物治療,但是請各位朋友一定注意區分抑郁癥和心情惡劣障礙,相比心情惡劣障礙,抑郁癥要更為嚴重。如果確認是抑郁癥(major depression),請及時就醫用藥,絕對不要耽誤病情,大腦化學機構發生改變的事情,就不要想著通過熟人之間的勸解來治療了,絕對不可能,對病人來說也更是負擔。;另外,請不要宣傳“抑郁癥可以自己走出來,我當年就是這么走出來的”或者“抑郁癥患者僅需要你堅持不懈的勸解,我就是這么帶我朋友走出來的”之類的觀點。抑郁癥患者有可能會有的一種癥狀是excessive feelings of guilt,強烈罪惡感。就是說如果我一天到晚勸患者開心,給患者講道理,甚至威脅、逼迫他做一些我覺得能帶來快樂的事,這個時候一旦我表現出一丁點的失望,或者“我都這么努力勸你了你怎么就不能努努力”的情緒,患者就會感受到強烈的罪惡感,而強烈的罪惡感有可能會讓患者再度質疑自己生存的價值,從而給患者增加壓力,將患者推向死亡。所以貿然的勸解真的會害死人,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困在別人自以為是的關心里。我求求各位不要轉這種觀點的文章,最近看到這種東西太多,我是真的急了。

              在心理學文獻庫搜索“抑郁癥治療”可以看到大量相關文獻。很多心理醫生都在研究各種非藥物治療抑郁癥的方法(如催眠,光治療,認知療法等),但到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治療結果都還只能“短期內顯著幫助一部分人緩解”,而不能“治愈”絕大部分患者。

              專業心理醫生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都會盡自己所能會把各種風險都考慮進去,并且用數據來表現結論,任何一位患者都是一個生命,醫生都不能徹底解決的事情,各位真的不能自己跟家里瞎弄,所以對心理疾病一知半解就跟那發文章給別人吃安心丸的,您就別添亂了,行嗎,人命的事,咱們嚴謹點吧。

              圖為2016年5月發表的“抑郁癥藥物治療對比藥物加強光治療效果”。文章表明對比單一藥物治療,強光加藥物治療能夠更加顯著緩解抑郁癥癥狀,但還是需要后期跟蹤研究這種治療方案是否長期有效。

              最后強調一下,如果身邊有疑似抑郁癥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跟他談一談,告訴他有可能他的身體出現了狀況,然后建議并且幫助找到專業人士來治療,并且表示支持他:“就算得了抑郁癥我也還蠻喜歡你的”。抑郁癥只有治療不治療,沒有走出來走不出來。

              今天的話題好沉重,就配個二寶爬樹的照片讓大家樂呵樂呵吧。這熊孩子昨晚上溜出去結果找不著家了趴路邊哭,我們被警察半夜三點一個電話叫醒去接她。。

              謝謝各位朋友的閱讀。

              很贊哦! (人閱讀)

              文章評論

              您對本文有什么想法?說點什么吧
              • 全部評論(0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站點信息

              • 網站名稱幸福心理網
              • 建站時間:2011-11-11
              • 文章統計:共8275 篇
              • 文章閱讀:共776959次閱讀
              • 統計數據百度統計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www.gaoav.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