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職場心理 > 職場心理
疫情下企業員工如何培養抗風險意識
謝老師2022-06-15 09:39【 職場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自疫情爆發以來,在政府強有力的管控和廣大企業,人們的配合下,疫情蔓延的勢頭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不過我們還需繼續奮戰,直至取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在這
自疫情爆發以來,在政府強有力的管控和廣大企業,人們的配合下,疫情蔓延的勢頭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不過我們還需繼續奮戰,直至取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要來梳理一下疫情危機下的企業運營,這次疫情讓我們意識到要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那么疫情下企業員工如何培養抗風險意識?
1.國內員工現實
國內是全球最早爆發疫情的地區,到目前為止已經3個月時間了.重大災難后效應已經凸顯出來,國家已經拿出一些惠民政策,大批企業難以支撐面臨倒閉威脅,企業員工連帶被降薪,停薪放假,裁員.一些員工本身對企業和環境不滿,猶豫是否跳槽的時候,看到疫情后就業困難,就不得不咬牙堅持.但現實矛盾并沒有解決,比如:與老板和同事關系,對工作的勝任力,當下工作與未來職業規劃的差異,以及對薪酬和工作環境不滿等.無奈留下內心彷徨,使得工作壓力和情緒狀態越來越大.還有一些員工春節前辭職,期望節后找到新工作的夢想破滅,投簡歷和面試一直在進行,就是稱心如意的工作機會難以尋到,不得不面對失業的現實.
2. 海外員工境遇
海外企業員工處在全球疫情大爆發的階段,自我安全受到直接影響.超期服役帶來身心疲憊,遠離祖國和家人,心理支持系統薄弱.企業和組織想盡一切辦法,防止海外員工被感染,但因為醫療條件有限和當地雇員防護意識差,員工對疫情的不確定感和焦慮情緒比較嚴重.
對于超期不能休假的員工,受到各國停航交通阻斷影響.海外疫情大爆發給路途感染的概率大大增高,即便回到國內也不是進了保險箱,國內知識控制住,但每天依然有新增病例,特別是境外輸入.這種情況下,原地待命做好防護是權宜之計.
3. 面對現狀活在當下
能健康地工作成為疫情下企業員工的基本訴求,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不是工作需要我們,是我們需要工作.一份工作背后是一個家庭,是我們基本生存的需要.也是這次疫情下給我們帶來的深刻觸動
4. 未來職業和崗位的變化
2015年<職業分類大典>統計,跟六年前相比,新增職業347個,取消傳統職業894個,10年后將有一半的崗位將消失.即便沒有這次疫情,我們每個人職業生涯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危機,但只有少數人把危機變成了轉機.
5. 人在35歲前一定要有抗風險意識
在觀念上要有防范觀念,有意識地鍛煉自己抗擊風險和壓力的能力,比如:在條件艱苦的環境中鍛煉自己逆熵,吃苦和應變能力,危機處置的能力.偉之杰的安全教官之所以能在海外出色完成任務,與他們早年接受部隊特種訓練,并常年在海外一線處置危機事件積累豐富經驗密不可分.
抗風險意識是一種自我負責的精神,危難時刻冷靜理性,忙而不亂地應對突發危機事件;以不變應萬變,時刻防范危機事件發生;持續學習,積累實戰經驗,不斷提升自己抗風險的應變能力.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給職場懷才不遇者的一些建議
下一篇: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