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抑郁不可怕,勇敢面對就有希望(上篇)
謝老師2021-03-10 21:58【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我簡略分析了抑郁癥的成因以及抑郁癥的應對自助方式,在這篇文章,我想重點聊聊,抑郁癥的求助和自我關懷。1、勇敢求助,雖然它很難在生命
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我簡略分析了抑郁癥的成因以及抑郁癥的應對自助方式,在這篇文章,我想重點聊聊,抑郁癥的求助和自我關懷。
1、勇敢求助,雖然它很難
在生命的很多時刻,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幻想自己無所不能,可以解決一切困難,可以不需要任何幫忙,可以成為我們心中假想的那個最有能力的自己。“你是最棒的”。可是我們終免不了在某個地方卡住。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困難,在每個時期,無論英雄還是平民,我們有權利尋求支持和幫助。在我們個體的生命里,我們雖然獨一無二但也是普通人。有時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件挺難接受的事情。
對于每一個愿意走進心理咨詢/治療室或者精神科門診的人來說,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多人在內心都會害怕被外界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今年很受歡迎的《小歡喜》的演員,陶虹,在一次采訪中說到,亞洲文化是一個恥感文化很高的文化狀態。很多人一方面承受著苦難本身,另一方面又免不了擔憂恐懼自責。
向家人求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段時間,很流行“你是不是想多了?”,在抑郁狀態下,會有一種現象,叫“思維反芻”,當事人會反復陷在回憶、自責或悔恨里。這幾乎是一種不可控的狀態,家人會想要幫忙,但是有時候時間長了看到這種情形也會被激怒或感覺無奈,“我們都已經對你這么好了”。
這幾乎是抑郁癥面臨的常態。需要幫助的人和想要幫助的人在兩座城堡里,夠不到對方。
在工作中我常常也會見到很感動的畫面,母親誠懇對孩子表達過去若干年的愧疚,父親很貼心地陪伴孩子走過低谷時期,朋友無條件的關心和守護,愛充盈在空氣中抑郁癥能治好嗎。
這些瞬間也會帶來希望,求助是有可能發生的,只要愿意,也許一開始不是滿意的渠道和方式,但只要愿意,會有可能。
向家人,向朋友,向精神科醫師,心理工作者,社工,社會大眾,都是一種可能的選擇。
既往有研究曾表明,病恥感和求助意愿呈負相關;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提到:人們之所以污名化某種疾病,是出于深深的恐懼和迷惑。
希望我們的社會大眾可以更多地科學地開放地了解到抑郁癥。
抑郁本身不可怕,但它需要被足夠的正視。我們每個人也值得被自己足夠重視。
2、允許自己暫停/暫時遠離刺激源
當我們因為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突然重大刺激等等引起抑郁情緒時,在某些特定的負面刺激情境下,比如暴力環境等等,我們需要暫時遠離刺激源,保護自己停止受到進一步傷害;
遠離刺激源,往往對我們而言也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候會責怪自己是逃避,膽小等等,但這時需要來客觀評估的是,繼續暴露在刺激源之下,是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壓力?還是真的會鍛煉自己的承受能力?
如果感覺到壓力很大,難以承受,是可以允許自己暫時回避刺激源的。
在臨床工作中有時候會碰到并不愿意離開刺激源的來訪者,這時候可能尤其需要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勵,甚至需要家人加以勸說才可以做到。
蘇東坡有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遠離刺激源后,一方面保護了自己,另一方面距離傷害性情境較遠后,再來感受和看待整個事情,可能會更清晰更冷靜,也可能會有更理智的應對措施。
3、如果愿意,請嘗試自我關懷
對自己少一點負面的評價
抑郁情緒很容易引發自責或自罪感,強烈的自我否定。前面談到的思維反芻就是一種典型的負面思維狀態。這些除了和當前際遇有關,也和當事人既往童年經歷和成長環境帶來的影響有關。
比如,在成長過程中經常被母親責罵和貶低的少年,工作受挫,感覺自己毫無用處;
比如:突然親人離世,感覺自己很內疚很無力,持續在一種喪失的痛苦感和被拋棄感,悔恨自己當時沒有給對方更多照顧。
比如:被人際暴力傷害的孩子或成人,對自己有很糟糕的感覺,“是我不好他們才不喜歡我”“我很無能保護不了我自己”
這些負面的想法和情緒互相交織纏繞,緊緊團住。
我們在負面情緒狀態下的想法,往往會帶有災難化或極端化的情緒色彩,比如“再也沒有人會喜歡我了”,“我的生活從此再也沒有希望了”。這些想法和感受充滿絕望。
但是,這些想法更像是我們頭腦中編造的故事,而不是事實本身。當我們平靜一點時,再重新來看待,會發現事情其實我們當時想的那么絕望。又或者換個角度,會發現我們的判斷并不客觀。
也許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想法不等于事實”,因此,我們可以嘗試的是,對這些負面的想法保持覺察,并可以少一點評價和批判,和頭腦的故事保持一定的距離,或者可以重新多角度來看待你的自我評價是否符合事實和客觀。
我有一個和抑郁抗爭多年的好朋友告訴我,有一年,她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訓練自己,對自己的每一個念頭,不去評價它。后來對她自己來說有很大的收獲。
我聽到的時候,感受到她的那種勇氣決心和力量。
我們的文化習慣教育我們要多看好的,少看壞的,我們出于本能想壓制負面情緒和想法,但其實,和太極圖的黑白一樣,好的情緒,壞的情緒,好的想法,壞的想法,構成了完整的個體。如果我們只想要好的,不想要壞的,就會經常跟自己打架。
允許自己是普通人,允許自己的頭腦會出現各種各樣正面的負面的想法,允許自己的身體出現正面負面的情緒反應,當我們愿意去靠近這些,我們會更了解真實的自我,聽到我們內心的渴求與需要。
周三我們繼續講解抑郁的意義以及排壓系統。
抑郁癥不可怕,勇敢面對就有治愈希望(下)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抑郁癥是個無形怪物一定要正確對待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