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抑郁之后,我拼命假裝自己是個正常人
謝老師2023-01-22 20:13【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生病后的你,是否有過那么一段時間,懷疑自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你懷疑自己的行為舉止、思維認知和正常人不一樣,你覺得自己“不太正常”,于是你選擇努力讓
生病后的你,是否有過那么一段時間,懷疑自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你懷疑自己的行為舉止、思維認知和正常人不一樣,你覺得自己“不太正常”,于是你選擇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正常,每時每刻都在演戲,最后耗盡自己的全部能量,逃避、隱匿起來。
今天故事的作者,就經歷過這樣的痛苦。身患抑郁之后,她時常覺得自己“不正常”,她一邊在人前拼命假裝自己是正常人,一邊躲在不為人知的角落,偷偷地學怎么做一個正常人。她被這個困擾裹挾著,無法前進。
誠然,抑郁癥患者因為疾病的緣故,會產生一些認知和感知上的錯誤,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是“正常人”。
抑郁癥患者需要做的,是接納自己生病的事實,認識到目前的癥狀只是暫時的疾病的表現,它們并不能代表自己“不正常”。恰恰相反,這樣的自己才是當下真實的樣子,才是某種意義上的“正常”,只有接納它,成為真實的自己,才能離康復越來越近。
我最近在看西班牙的一部電影,名字叫《普通人行為指南》。注意到這部電影,是看到它的簡介上說,這是一個有些怪異的女孩希望成為普通人的故事精神抑郁癥。
在這一路上,她不停地思考:我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我是個普通人嗎?這到底有什么意義?而她的這些思考,也深深地觸動了我。
電影《普通人行為指南》女主人公
我曾渴望成為一個“正常人”
我回想過去,自己也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這些問題緊緊裹挾著,不能前進。那段時間,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時候。
因為抑郁癥的存在,我常常感覺自己和人群格格不入,我也時常害怕自己做的一些事,會被當成異類。我的這種擔心并非沒有理由,在當時的情況下,我是有癥狀在身上的,我無法準確地感知外面的世界,這也導致我的反應會跟別人不一樣。
那時候,我每天都過得很焦慮。我一邊在人前拼命假裝自己是正常人,一邊躲在不為人知的角落,偷偷地學怎么做一個正常人。
首先,我想要弄明白什么才是正常人。
我記得我當時每天都在瘋狂地查閱各種資料,想要得到一個準確的解讀。直到有一天,我終于在百度百科里找到了我以為無比正確的解釋,我興奮極了,立刻找來紙筆把它記錄了下來,除此以外,我還逢人就說,好像自己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沒錯,那個時候,我的抑郁已經轉雙相了。而這個階段,就屬于雙相的亢奮時期。但這樣的興奮狀態很短暫,因為大腦在經過十幾二十小時的活躍狀態后就疲倦了,我很快又進入低沉的狀態。
我又開始一遍遍地找答案,我要怎么做才能活得像個正常人?
我至今都還記得當時的自己有多可怕。我時時黏著我的母親,她看手機的時候我就看她的手機,看她看什么。我覺得,她看的才是正常人應該看的。我自己的手機,卻一點也不敢看。我怕自己以此輸入了什么不該看的東西。
我還因此戒掉了電視。那個時候,母親常常看到我呆呆地坐在那兒,她總是跟我的弟弟,爸爸幾個笑話我,說我傻了。
她哪里知道,那時的我可憐得連一點是非判斷能力都沒有了。但所幸,靠著藥物治療,和自身的調節,我的這種情況慢慢好轉了起來。
其實我們都是正常人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里,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學習怎么去克服自己的這種狀態。我不斷嘗試一些東西,比如,讓自己放松下來,試著去接納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一面這個事實。
這當中,得益于看到的一些適合我當時狀態的視頻。比如英劇《normal people》,在這里我也強烈推薦大家看。
這部電視劇對我影響有多大?我因為看了這部電視劇,直接改了自己的微信昵稱。我想你們看了也會有共鳴,因為這部電視劇的男主人公也因為一些變故患了抑郁癥,不過后來好轉了。不過,這部電視劇的主線并不是講男主是怎么抗抑郁的,它主要講的,是兩個自以為不正常的人互相救贖的故事。
故事中,男生在感情中因自卑而逃避,女生在感情中因自卑而迎合。男生的孤獨來源于自己,他向外求索,需要通過外界的肯定來填補;女生的孤獨感來源于外界,她向內求索,需要追尋內心的平靜來自愈。他們有不一樣的敏感、脆弱、迷茫、自卑和孤獨,但他們依然可以彼此撫慰。
我想,這個世界上沒有那么多不正常的人,相反,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正常人,可能現在的我們還在病中,會有些怪異的行為,但這不妨礙我們好好地活著,不妨礙我們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
最后,祝你有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隱性抑郁的幾個信號
下一篇:抑郁癥表現形式有哪些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