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抑郁癥的本質是什么,人為什么會得抑郁癥?
謝老師2023-06-05 13:02【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生活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奔跑者,它在這場馬拉松的第一梯隊,從不停歇。就像我們前幾天還在嚷嚷著火車提速,今天高鐵就已經接近普及了。然而面對一而再,再而三
生活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奔跑者,它在這場馬拉松的第一梯隊,從不停歇。
就像我們前幾天還在嚷嚷著火車提速,今天高鐵就已經接近普及了。然而面對一而再,再而三急劇增加的生活壓力時,太多的人都顯得無所適從。
抑郁癥患者的現狀
根據我國部分地區精神疾病學調查結果估算:我國 15 歲以上人口中,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超過 1億人,其中 1600 萬人是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其余大多數是抑郁癥、自閉癥等精神障礙或心理行為障礙患者。
抑郁是口袋里的煙,總被我們掛在嘴邊。
嚴重的程度
抑郁癥的基本病態是心境低落。換句話說就是心情不好。正常人難免有時也會心情不好,那么,什么程度才能診斷抑郁癥呢?
首先從嚴重程度上看,情緒低落必須達到使人苦惱,而幾乎驅之不去的程度,情緒低落妨礙病人的心理功能(如注意、記憶、思考、作抉擇)或社會功能(如上學、上班、家務、社交等)的程度抑郁癥自測。
然后從時間程度上看,上述情況每天出現,持續兩周或以上。
也就是說患抑郁癥之前的心情不好,是壓在駱駝身上的貨物,而當最后一根稻草被放上去的時候就會從量變轉為質變。
可能有好多人會暗暗的松一口氣,畢竟這么看來,得抑郁癥還是挺難的。
抑郁癥是心理疾病
抑郁癥的后果一般很嚴重,而且不易治療。我們對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首先有必要明確,抑郁癥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樣,是一種疾病。理由提兩條就夠了:1抑郁癥的發生、惡化和好轉并不以病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和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無關。2抑郁癥的神經遞質有病理變化,選擇性 5-HT 回收抑制劑能夠有效地控制 80%抑郁癥的癥狀。
是的,抑郁癥雖然是心理疾病,但是會因引起生理上的改變。
所以抑郁癥的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心身疾病。
身體+心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科學正在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心理和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作用,也越來越被重視。
精神和身體密不可分,是生命系統中的一個整體,共同作用于個體的全部活動。
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很多種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這些心理因素,指我們在心理活動中所產生的沖突、緊張、不良習慣和人格特征等。
這些因素與人們熟知的病毒、細菌、遺傳等因素一樣,也能引起軀體疾病。
心身疾病的概念,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來的。所謂心身疾病,就是指那些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軀體疾病。由于它具有生理上的障礙,因此心身疾病又稱為心理生理疾病。
也就是說,心身疾病是一種生理上的軀體疾病,但又與一般的生理疾病不同,而且也不同于神經癥。神經癥只具有比較模糊的軀體癥狀,往往找不到具體的器質性病變。
身心疾病與心身疾病,這兩個詞乍看起來沒有很大區別,其實,心身疾病不等于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機體發生了生理變化而引發了個體心理、行為上的變化,例如老年性癡呆、經期精神緊張、更年期綜合征等等。這些生理變化而導致的心理、行為的變化與當事人的社會認識無關,也與當事人對自我的認識無關,其心理、行為的變化不受自我意識的控制。
心身疾病的發展過程正好與身心疾病相反,心身疾病是由于當事人,對于發生在自己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中的各類事件的價值觀念發生變化,包括惡性事件的不良刺激,而對自我認識發生了改變,導致心理狀態的不平衡。心理狀態的不平衡最終影響了身體的生理變化,出現了心身轉換,例如出現癔病、心因性陽痿、強迫行為,等等。
用中醫的話來說就是,心身疾病為先郁而后病,身心疾病則先病而后郁。
正因為抑郁癥擁有心身疾病的本質,所以它的治療必須由生理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前者治標,后者治本。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經常抑郁,間歇性反復,怎么辦?
下一篇:抑郁癥到底是精神疾病還是心理疾病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