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焦慮癥 > 焦慮癥
胸悶、心慌、瀕死感、頻繁去急診或心內科,可能是焦慮了
謝老師2023-09-20 13:02【 焦慮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焦慮這個詞,我想大家很熟悉,我們都會說,這是個盛產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像深圳這種充滿活力的一線城市。育兒焦慮、教育焦慮、關系焦慮、金錢焦慮、工作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想大家很熟悉,我們都會說,這是個盛產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像深圳這種充滿活力的一線城市。育兒焦慮、教育焦慮、關系焦慮、金錢焦慮、工作焦慮等等,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這是現實且普遍的焦慮。但還有一些“特別”的焦慮,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工作等等,而且難受到一定程度,社會功能會受到很大影響,經常也比較難被周圍人理解。
下面我想舉一個真實的案例來帶大家了解這種“特別”的焦慮。
小王是一家IT創業公司老板,最近半年來他長期工作超過12個小時,公司焦頭爛額事情很多,家里也不順心,老婆對他總是加班很不滿,覺得他不能顧家里,有一天晚上加完班他和朋友飯局快結束時,突然心慌難受,心跳特別快,呼吸困難,感覺自己快要死了,急忙打120急救,醫生見到后,讓他平躺了一會,沒有進行任何處理,就好了。這已經是他最近這半年來第三次進急診了。
急診科醫生建議小王去心內科看,小王在心內科做了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醫生說一切正常,小王去了呼吸內科和神經內科,醫生也說一切正常。
小王心里很郁悶,也很詫異“我到底怎么了?我的心臟有沒有問題?我會不會死?”
這些疑問總是盤旋在他腦子里。自此之后,小王一聽到有心臟猝死的新聞,就更害怕,也常常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很快,感覺心快要跳出來,閑暇的時候,小王總是會擔心害怕,怕自己突然會心跳加快,會死掉。小王也不敢出遠門,只想在離醫院不到2公里的地方見客戶。心里想著有問題可以快點去醫院。
后來有一次小王在樓下超市里排隊買單,結果突然又感覺心慌難受,于是趕緊逃離了超市,自此,小王也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地鐵、電影院、高鐵、飛機都成了小王的禁忌場所。
小王已經是急診和心內科的常客了。但還是找不出病因,家人和朋友都說,你看醫生都說你沒事了,你不要想太多,不要自己嚇自己。小王還是時常身體難受,控制不住擔心和害怕,也很恐懼,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死,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小王到底怎么了呢?
其實小王這種情況,是急性焦慮發作的典型表現,急性焦慮發作,是一種高度精神緊張的狀態,又被稱為驚恐發作。驚恐發作比較常見。有數據表明,約3.3%~4.6%(全國共病調查的數據)的人經歷過偶爾的驚恐發作,1.5%(國外統計的數據)的成年人正罹患驚恐障礙,但多數患者因軀體癥狀和軀體疾病就診于綜合性醫院急診科、心血管和內科,耽誤了治療。
這種病早期被稱作心臟神經官能癥、激惹心臟、神經循環衰弱、血管運動性神經癥、自主神經紊亂等。直到1993年,才作為獨立的診斷出現在ICD-10。為了“對癥下藥”,及時治療,我們需要進一步地了解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的臨床表現有:
1. 驚恐發作
驚恐至少包括突然發生以下軀體和精神癥狀中的四項:
胸部疼痛或不適
窒息
眩暈、步態不穩或暈厥
害怕死亡
害怕發瘋或失控
非真實感、對環境陌生或隔離感
發熱或寒戰
惡心、胃痛或腹瀉
麻木或針刺感
心悸或心動過速
呼吸急促或窒息感
出汗
震顫或發抖
驚恐發作發生時無任何預兆,可持續數分鐘到1小時;癥狀通常在十分鐘內達到高峰,之后持續幾分鐘就開始消失。
2. 預期焦慮
擔心下次發作中醫治療焦慮癥。
3. 行為改變
場所回避。比如地鐵、教室、人多的地方、電影院、高鐵/火車、飛機或獨處等等。
另外驚恐障礙患者更易發生社交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和創傷后應激障礙。另一項研究表明,雙相障礙和酒精濫用的患者較一般人群更常發生驚恐障礙。
圖源 | pixabay
面對驚恐障礙
如何心理自助
如果有驚恐發作,請尋求心理科幫助
驚恐發作是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如果發現有驚恐發作這種現象,在排除了軀體器質性疾病之后應該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診,而不是在急診科和各大內科系統徘徊,耽誤了治療時機。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
相信并檢驗“驚恐發作不會引起死亡”
我在近十年來,接觸了很多有驚恐發作問題的患者,大部分人擔心自己會死亡,但目前無一例因驚恐發作而死亡。如果軀體檢查結果是安全的,就沒有死亡風險。我常問來訪者的問題是“你是否感覺你是僥幸活到了現在?”通常也會回答我“我想不是僥幸”。
要知道,軀體疾病是不會存在僥幸的。雖然在驚恐發作的時候,身體感覺無限趨近于快要死亡的感覺,但是不論它怎么強烈,死亡并不會真的來臨。
嘗試理解自己的死亡焦慮
有很多驚恐發作病人,回溯過去,在生病以前或者經歷過自己和死亡擦肩而過,或者經歷重要親人或者朋友突然心臟病或重病離世,我在幾年前碰到過一位驚恐發作的來訪者,他就是在病房住院的時候半夜親眼見到隔壁床位病友的全程搶救。還有一些病人是因為親人離世去殯儀館處理后事等等。這些創傷性經歷會激發我們內在對于死亡的恐懼。
但死亡焦慮這個問題本身是比較困難去面對的。這里是需要在專業的心理治療中來進行討論和面對的。
減少工作強度和降低對自我的要求
驚恐發作的病人性格通常傾向于高責任感,對自己要求很高,很少向他人求助。有人常年超負荷工作而習以為常。通常會認為別人的工作強度也是這樣。事實上并不是如此。在我個人的臨床工作觀察里,通常愿意在這個時候,選擇來減少工作強度和寬容自我的人,恢復的也更快。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選擇。有的人數年之后,還是會徘徊在原來的工作生活方式里,經歷著間斷性的驚恐再發作。這里面是和深層次的心理需求與心理困境有關的。
目前在國際上,驚恐發作的心理治療,推薦首選是認知行為治療,通常8-12次的系統認知行為治療,對驚恐發作療效比較好。如果伴有場所回避和復雜創傷,則需要更久的時間。如果有這種情況,請考慮尋求專業系統的心理治療幫助。
驚恐發作的人內心是非常孤獨,很渴望理解和認同,又怕成為他人的麻煩,他們每次發作時的身心感受,都是一次對身體失去信心和掌控感的體驗,有強烈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這是普通人所難以理解和感受的。他們既不是故意的,也不是無中生有無病呻吟,如果你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這樣的經歷,請嘗試給予你自己或他們多一點點理解。
參考文獻
“駕馭焦慮與恐懼”David.H.barlow等,2009年(譯)書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如何正確面對焦慮心理
下一篇:當代年輕人的焦慮從何而來?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